高等教育研究所
 首页 | 部门简介 | 高教信息 | 高教动态 | 法规政策 | 通知公告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延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新闻   国内外高教新闻   正文
热门排行

借“质量工程”契机 推进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叶 民


2007-09-21 阅读次数:

借“质量工程”契机 推进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叶 民
新启动的“质量工程”明确提出,将采取有力措施推进高校实验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这一工程及已进行的国家级示范中心建设与评审,是推动实验教学模式转变,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举措,必将推动实验教学改革从外围向核心逐步突破,对建立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形成高素质的实验教学队伍,完善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营造崭新的实验教学环境,从根本上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发挥重大的积极作用。在具体的实施步骤上,要突出重点推进改革,构建实验教学新模式。
1.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体系
即所设置的课程和环节要体现先进的教学思想,注重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实验课程设置上注意与理论教学的统筹协调,如课时比例、教学进度,是否独立设课等;实验内容安排上注意分层次,体现因材施教,特别要增加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的比例;基础实验教学的内容也要不断更新。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实验教学内容要有一定比例的不断更新,它们既可以来自教师科研成果的提炼(如锅炉爆炸事故中提炼的材料力学实验内容),也可是学科前沿的介绍(包括许多学校开设的诺贝尔奖物理实验等),以及工程和实践应用技术所引入(如磁悬浮技术、纳米材料加工技术等)的实验内容。
2.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瞄准实验教学的全新目标,我们要提供给学生的是自主式、合作型、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涉及教师指导方式方法、学生思考和操作方式的变革,它必然要利用一定的手段、技术,利用仪器设备,但不等于是后者,而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最需新型实验考核方式的引导。
学生的自主式、合作型、研究性的学习方式,体现在实验课程不同层次、广泛的项目和内容、个人设计方案、仪器设备的选配、进实验室的时间等多方面的自主选择上。因此要求实验室应合理开放,打破实验时间、场所、设备、消耗用品和实验项目的限制,也对导师的指导时间、方式甚至手段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的主动设计是实验模式改革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实验指导方式的改革不是取消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只是指导方式的改变,积极的指导作用甚至更强了,教师的角色不是包办代替者,而成为资源的开发者、学习的引导者、答疑解惑的咨询师。
3.形成队伍建设结构合理、动态平衡的新机制
高水平的实验队伍,包括实验辅助人员,对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作用毋庸置疑,,没有高水平的师资,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就不可能高水平、可持续地进行。虽然实验队伍的总体状况有所改善,特别是实验室负责人的综合素质提高较快,队伍整体的结构更加合理,但是队伍建设的新机制尚未建立,以骨干人员为核心的高素质指导队伍,开放、流动性不大,进不来又出不去。依托学科,教学科研相互促进,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确保队伍稳定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必由之路。要改革人事制度,打破相对封闭的队伍结构,实现以若干骨干教师为核心,开放流动、专兼职结合、助教协助的动态平衡。
4.正确看待实验的技术、手段、仪器设备对教学模式改革的支撑作用
不论是常规教学还是实验改革,都需要一定的硬件条件支撑。但是实现实验教学目标的形式、途径是多样化的,硬件很重要,只是硬件更新不等于教学目标实现、不等于教学方式方法革新,不能唯硬件。
为满足学生能力培养要求,实现教学目标,实验仪器设备应当是:品质精良,但不一定每台套设备都要技术指标最先进,教学型设备应是主体,通过组合搭配优化,满足教学要求即可,而且要考虑学生的误操作和损毁问题;数量充足,但不要过度采购,通过实验室开放时间适当的调整、班级轮作,可以确定合理的配置数量,而目前有些建设新校区的学校,往往忽视这一点,出现有些仪器设备一年只用一个月的现象。不能有效利用现有仪器设备不断开发新的实验项目、提高其使用效率和效益,是近年来表现突出的问题。
不能否认广大教师的爱生爱教的热情,但长期激励政策缺失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因此,要营造良好政策环境,突破实验教学改革瓶颈,而应有的政策配套应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一是科学的教师考评体系。学校应当处理好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协调,教师以育人为本。教学与教改是天职。校内聘岗考核应当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对待,教学与科研同等对待,应当设立教改任务和目标,防止一味追求科研论文,轻视、应付教学工作,让不同特长、不同爱好的教师都能尽其所能;对热心实验教学改革的教师应当建立物质和精神奖励制度。
二是合理的人员流动机制。学校应当建立人才交流中心,让不适合实验教学的人员分流到中心,重新选择新的岗位;从晋升政策和经济政策上鼓励教师到国内外高校先进的教学实验室短期进修,带回理念和经验;要求理论教学的教师同时承担实验指导任务、参与实验改革:积极吸纳外校和社会资源;要求研究生参与试验指导。
三是经费投入制度化机制。标志化硬件建设(大楼、设备)容易争取投入,而维持正常的运行消耗,特别是不因人而异、不因项目而投的制度化经费投人机制十分缺乏。由于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消耗性投人(人力、物料)增加。生物解剖实验从原来解剖狗、到解剖兔子、耗予、青蛙,就是实验运行经费紧张的尴尬体现;为了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验项目资源,课程建设、仪器设备自制等费用,均应纳入预算,并以生均或实验人时效为基数,以文件的形式固定下采;实验指导方式方法改革是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内容,应当成为当前校内课程建设的重点。
四是合适的质量监控体系。如何客观衡量新的实验模式的教学质量,质量评估的新技术、新方法还十分缺乏。如对应新的实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实验教材的适应性;教师的指导方式方法在哪些环节上改变;实验教学效果、实验课程教学的总体效益、学生的实验教学收获用哪些因素衡量,都需要各实验课程大胆探索。
同时,教务处、设备处等作为实验教学的直接管理部门,在推动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中,应发挥重要作用。其一,集中资源、抓住改革重点。其二,推动建立新的、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其三,帮助与服务。
摘自《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07年第11、12期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延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ydgjs@ybu.edu.cn
联系电话:0433-2733823;2732205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路977号 邮政编码13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