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研究所
 首页 | 部门简介 | 高教信息 | 高教动态 | 法规政策 | 通知公告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延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新闻   国内外高教新闻   正文
热门排行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第六次教育思想大讨论暨“创新人才培养论坛”学术交流活动总结报告


2007-06-20 阅读次数:

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第六次教育思想大讨论暨“创新人才培养论坛”学术交流活动总结报告

为适应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我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步伐,全面提升我院的综合竞争实力,我院按照学校的总体部署,于2006年12月8日正式启动了第六次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本次活动以教育创新为基本内容,以创新人才培养为主题,经过全院教职员的近五个月的努力,现在已经顺利完成第三个阶段的工作任务。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就开展本次活动作以简要的总结。

一、过程回顾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
学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本次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并把它看作是一次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指导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利契机。为此,经学院院务会讨论决定,我们于2006年12月13日组建了“学院第六次教育思想大讨论‘创新人才培养论坛’领导小组”,组长由姜龙范院长和我担任,副组长由姜云副院长担任。成员由各系主任、专业主任和办公室主任组成。真正把这次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当成“一把手”工程来认真对待,目的很明确,就是借此次大范围的讨论活动,来促进教育思想观念的改变,从而不断加强我院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想流于形式,走走过场。为使此次活动做到人人皆知,人人参与,使其成为我院新时期培养创新人才的思想先导,在领导小组的具体组织下,我院各系于2006年12月14日-16日分别召开了“学院第六次教育思想大讨论“创新人才培养论坛”动员大会”,全院有84名教职员工参加了动员大会。为提高教职工对此次活动的认识程度,有的系(专业)还两次进行了宣传动员。
第二阶段:学习与研论
为使活动深入开展,学院党政领导在每次的学院工作例会上都反复强调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在学习与讨论阶段,分别于12月14日、27日和2007年3月10日三次召开教育思想大讨论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学习、讨论、研究课题确立和学术论文撰写情况。各学科、部门的学习与讨论工作都能够按部就班的完成,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共识。
第三阶段,论文撰写
本次活动基本上做到了全员参与,经学院第六次教育思想大讨论办公室统计,各部门、单位全部按时的完成论文撰写工作。目前,学院共收到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论文和各类心得体会文章共17份,专项课题研究1项。经办公室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选,共选出8篇比较优秀的文章,其中的4篇提交今天的学术交流会进行交流与研讨。
第四阶段,研讨及交流
为将我院第六次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逐步推向深入,使其真正成为一次有价值、有意义的研讨活动,从而能够为我院培养创新人才提供有益的思想引导,学院按照06年12月27日召开的第六次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会上提出的日程要求,在3月25-5月15日期间以各学科为单位举办了由各教研室主任和副高以上人员参加的创新人才培养研讨会。会上结合所撰写的论文,针对本学科、教研室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意见和建议。

二、成果及经验
从整体上说,我院开展的第六次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还是比较深入的。全体教职工对待此次活动的态度上还是端正的,积极性也是比较高的。首先,从成果上来讲我们从中有所收获:
第一,这次活动不仅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一次反思教育行为的机遇,同时也对我们参加2008年的本科评建工作奠定了基础。促使全院教职工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完成当前的工作任务,在教育观念和教风上有一定的促动作用。使大家认识到新形势下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用创新思想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本次教育思想大讨论还在思想上基本形成了创新意识、创新观念、创新精神,为进一步形成创新动力、创新能力,推动我院的教育创新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促进学院各项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第二,这次活动使全体教职工深刻地认识到“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仅是我院当前头等重要的工作,同时也是今后工作的重心。全院上下对“创新是大学的灵魂,质量是学校的生命,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形成了共识,为今后一心一意抓教学质量,全力以赴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精神动力。
第三,广大教职工,特别是青年教师对本次教育思想大讨论的反响是十分深刻的,表现出了关心学院发展、关心学科建设、关心学生成长的良好态势,她们都能够结合本专业的发展方向,结合自身教育实践经验提出新的设想,这一点对于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都将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姜龙范院长和许多教授们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第四,从全体教职工所撰述的论文来看,比较集中地体现在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践活动等方面,反映出学院在这诸多方面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这些因素对学院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制约作用,可以肯定地说,这次教育思想大讨论,收获最大的正在于此,也就是说,通过讨论,使大家认识到了我们现在的处境,以及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的问题,也反映出了我院老师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体现了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良好的总体素质和精神风貌。

三、存在的不足
虽然说我们的第六次教育思想大讨论在党政班子和全体教职工的积极参与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反映出明显的不足。
一是认识上存在误区。主要体现在个别领导不重视,宣传动员及安排不到位。以本科评建、行政工作、教学工作任务重为托辞,敷衍了事,从而使本部门的教育思想讨论活动不同程度的流于形式,并且在个别人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正确地认识,认为这项活动是搞形式,走过场。个别党员不仅不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反而起到打消积极性的作用。实际上本次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如果能够紧密结合本学科、部门的教育教学实践的现状,对于今后的改革方向做出积极的探索,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我院的教育教学的发展,而恰恰有的人在这方面认识不清。
二是应付工作,推一步走一步。在开展此项活动过程中,时间表和任务已经要求得十分明确,但是本是安排在假期进行撰写的论文,一拖再拖,直到开学也没有列入研究计划,新学期其它工作繁重,压力很大,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应付心理,只注重客观因素,不找主观和自己的原因,从而完成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和预定的目标还有距离。
三是存在网上抄袭现象。在收到的27份论文和心得中,真正能够看出是认真思考、精心加工和独立完成的只占一半左右,而一部分人则是直接在网上抄袭,有的文章和本科教育教学以及创新人才培养毫不相关,特别是个别专业性很强的教师,不谈自己专业相关的事情,而高谈阔论其它学科门类的事情。这一点在我们学院是不应该出现的。
四是各学科的积极性明显高于教辅和行政党群等其他工作部门。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不直接参与本科教学,另一方面还是思想观念没有解决,认为这只是教学部门的事情,个别负责人没有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使员工对教育思想大讨论没有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

四、今后的工作要求
针对这次教育思想大讨论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各学科各部门要认真结合现在正在进行的本科评建工作提出整改的措施和意见,及时同院部沟通,院部将组织和集中相关力量,认真进行论证,逐步实施新的教育设想。下面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提出希望。
1、进一步明确创新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挑战与改革创新任务
当前,教学质量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在现在的本科评建工作中提出了以人为本、彰显特色、求实创新、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要把学院建设成办学体制完整,教学层次齐全,学科优势明显,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东北亚研究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学术研究基地,那首先就要求我们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重新审视传统教育,扬弃其中不适应现代教育,特别是阻碍创新人才培养的消极因素;二是要借鉴创新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明确改革创新的方向与目标,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2、形成具有学院特点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刚才交流的4名老师所提交的论文,结合我院教学的实际,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目标、学科建设整体规划等,他们都给与了充分的论证,特别是在论文集中收录的两位院长的报告,都从不同的角度比较全面的论及了学院发展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交叉学科建设问题和 “学院建设工程”的艰巨任务。这些想法可以给大家一个有益的引导,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每一个教职工都要认真研究课程体系和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研究学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规格;研究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通过研究形成具有我院特点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3、加强凝聚力建设,集中力量办好广大师生满意的学院
借此教育思想大讨论之机,我再次强调我们不要满足于现状,我们应该充满紧迫感,应该自觉提高自学能力,不断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为搞好学院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为发展我们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志们,这次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引起了校部领导的高度重视,通过多次会议强调和督促此项活动的落实,同时为了创办高水平大学,培养创新人才,近日学校还专门成立了高教改革与发展研究网。同志们可以进入学校首页—管理机构—高教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高教改革与发展研究网。今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方向是一线教师既要完成教学工作,同时还要完成教研和科研工作,为此高教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发表学术研究论文的平台,即大家在高教改革与发展研究网上所发表的论文可以换算成教学或科研工作量,这个制度学校已经拟定,正在研究之中。
同志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继续深入地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更新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发扬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为把我院建设成为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学院而努力奋斗!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延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ydgjs@ybu.edu.cn
联系电话:0433-2733823;2732205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路977号 邮政编码13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