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举行2021年度全省高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会议。全省160所高校的党委书记展示党建经验,并现场评议评分。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高校要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改革难题,推动学校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省委教育工委有关负责人说。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广东高校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我们以‘红色中大’为主线,深入挖掘和展现学校历史文化中的红色基因,将光辉党史和一代代中大人的事迹结合起来。”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林东伟介绍,该校举办“诗乐党史”草地音乐会,重新排演音画诗剧《中山情》,推出《中大红色档案》专题视频,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介绍,学校组织宣讲“骑兵”,打造“红色音乐党课”等特色线上课堂,推出“红色暨忆”“党史淘金”系列微视频,让党史学习教育“有声”又“有色”。以党史专题思政课、港澳台侨学生“党史故事汇”展演活动、国情教育研习营等特色实践活动,增进港澳台侨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认同。
珠海科技学院创作关于早期中国工人运动领袖林伟民的首部文艺作品《你从那里走来》,策划《少年》主题音乐短片,持续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学校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和教书育人全过程。”该校党委书记廖立国说。
全省高校高度重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将其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着力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
广东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胡钦太介绍,该校部署推动“十件发展大事”“十件民生实事”落实率达100%,包括举全校之力建设揭阳校区、大力推进智慧广工建设、实施校园提升计划等,一系列民生实事让学校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切实增强师生的幸福感、获得感。
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刘启宇表示,坚持以“活”的形式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其中“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累计办实事344项,完成重点民生项目34项,解决了师生的“急难愁盼”实际问题。
“‘我为群众办实事’6项重点民生项目全部完成。”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叶飞松说,“解忧杂货铺”为师生提供一站式服务,增强师生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党建是引领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学校聚焦‘深度融合’抓强党建,引领事业全面发展。”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书记隋广军说,该校内涵式发展取得重大进步,升格为广东省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高校,新增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博士点总数在全国外语类院校并列第一,社会科学总论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汕头大学党委书记姜虹介绍,学校构建党建业务融合发展体系,增强党建引领力,临床医学、工程学、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新增3个博士学位点和5个硕士学位点。
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黄兆团表示,学校坚持党管大事,协同推进“双一流”和“冲补强”建设,为新一轮高质量发展谋好篇、布好局、起好步。加快推进南海校区建设,高位高效推动汕尾校区建设,形成一校三地四区协调发展、共建共融的办学新格局。
作为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东莞理工学院在“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该校党委书记成洪波说,过去一年,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建设单位,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增至1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增至11个。
高校党委要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作用。
“持续用高质量党建成果促进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岭南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刘明贵表示,该校重点培育18项基层党建经验与成果,推动基层党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实施“基层党组织书记素质能力提升工程”,重点培育10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
韩山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幸小涛说,学校持续开展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实施“书记项目”“对标争先”和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加强发展党员政治把关,全年发展师生党员993名。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党委书记王永云说,学校党委书记兼任副校长,董事长、校长兼任党委副书记,党员校领导进党委班子,落实“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过去一年成立了6个二级学院党委,从26个党支部调整设置为38个,并发展党员315名。
“学校以党建为引领,攻坚克难,筹建广州交通大学。”广州航海学院党委书记、校长邹采荣说,目前,用地征拆工作已基本完成,已完成设计招标,并开展施工招标。
贡献抗疫的“大学力量”
2021年,省内外多地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广东高校师生成为抗疫主力军之一。
“学校全力服务地方疫情防控。”广东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卢景辉介绍,学校充分发挥医学院校的优势,在东莞、湛江出现疫情时提供心理咨询、流调援助、核酸检测等服务,为取得疫情防控胜利作出贡献。
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在抗疫中,广东高校基层党组织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其中,南方医科大学在2021年先后组织3万多人次支援地方疫情防控,为助力打赢本土疫情防控攻坚战贡献力量;广州中医药大学及附属医院全年派出专家超100人次支援全国7省份抗疫,派出医护人员超4600人次支援全省抗疫,党员冲锋在前,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抗疫一线。
2021年5月广州出现本土疫情,广州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党委组建由党员干部、业务骨干组成的“外出支援核酸检测队”“疫情防控党员突击队”和临时党支部支援广州疫情防控。该校党委书记唐小平透露,此次疫情中,学校就有1627名党员,97支支援队、突击队,12个临时党支部投入抗疫工作。
广东药科大学党委书记刘晟介绍,学校派出医务人员1200多人次支援广州抗疫工作,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等50场次,青年抗疫突击队获评优秀抗疫志愿组织。
服务广东经济社会发展
高校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广东高校不断根据实际需求,主动寻求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紧密相连。
华南农业大学组建“华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作为校内科研特区打造高端智库和服务平台。该校党委副书记钟仰进说,学校持续开展广东—贵州东西部协作、“3+1”对口帮扶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和定点联系帮扶惠州惠东县工作。服务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深入推动岭南现代农业广东省实验室建设,建成广东省畜禽种质资源库,保存近10万份种质资源遗传物质。
“党建引领,改革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骆少明说,学校聚焦更名大学、申请博士点、学科影响力提升“三大工程”,不断取得新突破:5个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36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2项,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惠州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彭永宏介绍,学校推进“党建+乡村振兴”,参加组团结对帮扶惠州横沥镇乡村振兴工作;组建科技特派员团队25个,深入粤东山区开展技术服务,推广科技成果12项;校地共建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助力5镇30村创建乡村治理示范村。
加强产教融合,才能更好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杜安国介绍,学校推动与华为等企业共建4个产教科联合中心,产教、科教深度融合,新增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省自然科学项目29项、社会科学项目25项。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林洽生说,学校启动实施“工匠示范计划”,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平台上,充分发挥党员身份的能工巧匠、技术能手对学生的培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