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研究所
 首页 | 部门简介 | 高教信息 | 高教动态 | 法规政策 | 通知公告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延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新闻   高教学术研究   正文
热门排行

创新型国家与高水平大学建设


2007-04-25 阅读次数:

国家公布和实施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对我国科技发展工作作出了前瞻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部署,这对于高水平大学来讲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作为知识创新的主力军,必须要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担负起历史的重任。怎样坚持科学发展观,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如何更好地借助国家和区域整体发展的趋势来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和为社会服务的水平,是高水平大学建设必须认真思考和积极实践的重大问题。“十一五”期间,我们要抢抓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大机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为载体,以提升高校自主创新能力为落脚点,坚持“求精、求强、注重特色”的原则,把南开大学建设成为一个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一、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推动科研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它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个不同的层面。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即技术创新体系、知识创新体系、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和中介服务体系。其实,它们和高校都有很密切的关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我们国家在技术创新上的重点转折。企业要成为投资创新的主体,要成为研发的主体,要成为产业化的主体,但是企业要想成功,必须走产学研结合之路,仅仅有企业是不够的,原因就在于:在企业当中毕竟技术层面在最下端,而中上游的发展如果没有一个很强的支撑,就会使得这个创新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校要找好自己的位置,在技术创新方面不作主体、但要作为重要的源头,为技术创新提供很好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支撑。从这个角度讲,高校应有一个很好的、明确的定位。
  目前,国家创新体系(大学)框架已基本形成,由三个金字塔和一个平台组成。三个金字塔包括知识创新体系、工程技术创新体系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一个平台是指成果转化与服务平台,包括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中心等。高等院校应该在基础研究和前沿高技术研究方面有自己独到的优势,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知识创新必须要以原始性创新为源头。原始性创新,是自主创新的基础,是最根本的创新,是最能体现智慧的创新,我们必须重视它在科技创新中的基础与核心地位。另外,高校还要立足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自觉纳入到区域创新体系中;在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中,高校要在承担输送高素质人才任务的同时,主动面向国防科技重大需求的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寻找机遇,在军民互动的合作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十一五”期间,高校应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争取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源头.在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11工程”、“985工程”建设实施以来,南开大学的办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总体实力明显增强,已经向规模适当、学科综合和人才会聚的高水平大学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在2005年度国家科技三大奖中,南开获得3项自然科学二等奖(一等奖空缺)和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中自然科学奖数量与清华并列全国高校首位。自2003年至2005年,南开连续3年共获7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学校要坚持的是“一流大学要以质取胜”,国家大奖是学校多年坚持内涵式发展、坚持自主创新的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是与南开不贪大求全,明确提出“求精、求强、注重特色”的发展思路分不开的。
  科学技术要发展,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高校要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增强科技竞争力。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在一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突破。要着眼长远,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在一些高科技战略领域超前部署,寻求原创新突破,培育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瞄准国家的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作用,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实现重大突破,积极推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自主创新足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作为高水平大学,南开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深入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通过学科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凝练创新目标,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人才,形成学校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全面支持的基本架构。“十一五”期间,学校将初步建立起自由探索式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和有组织重大科研相结合的科研组织体系,积极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探索,力求涌现出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形成充满活力的科研平台新格局。要初步实现建成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建成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基地,形成学校全方位多层次面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新格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撑。同时,提高大学科技园的产业孵化能力,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二、主动调整学科结构,积极适应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学科建设是学校整体建设的龙头。在学科建设方面,目前有不少高校存在一些典型问题和异化现象:如出于对学科建设的狭隘性理解,有人把学科建设等同于学位点的申报;建设规划目标不明确,缺乏科学论证;讲投资不讲效益;追求大而全,忽视系统集成和整体效应;学科缺乏特色与个性等等。然而,高水平大学建设不是花瓶,不是荣誉,而是切切实实搞高水平的建设,特别是高水平的学科建设。在“十一五”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科建设如何适应世界科学发展的趋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区域内新的发展规划所需,使得学科、人才培养和外界实际的迫切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学科布局和发展必须立足优势,科学合理。经过多年努力,南开大学的学科结构有了很大的发展。从1952年院系调整之后,作为以文理见长的综合大学,学校当时有9个系,数、理、化、生、文、史、哲、经等都是最基础的。改革开放20多年来,学校的学科建设逐步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变化很大。到目前为止,国务院公布的12个学科门类中,南开都有自己的学位授予权,覆盖了所有学科门类的学科体系,使得今后的发展有很好的基础。在上一次国家级重点学科评选当中,南开有18个二级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覆盖文、理、工、农、经、管六大类,六个门类里都有自己的重点学科,布局良好,呈现出传统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的综合学科框架。加之现在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学科交叉特点日益显现,如果学科很单一的话,交叉起来很困难,再产生新的增长点就更有难度。所以,只有学科形成了好的宽框架和基础,下一步还会有快速发展的机会。
  重视学科发展“求精、求强、注重特色”,不要过于强调在规模上发展。因为规模不是我们的优势,南开大学在历史上就是小学校,刚一建校只有几百人,上世纪30年代得很多高校认可时也不到1000人。目前,我们共有2.3万名全日制在校生。从一级学科的实力来讲,有16个一级学科参加了全国2002年-2005年一级学科的评估,这16个学科里有15个进入全国前10名。“十一五”期间,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学科发展规划,构建布局合理的学科建设体系。坚持“突出重点、加强队伍、优化结构、发展新兴”的总体方针,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以重点学科带动其他相关学科协调发展,在形成若干学科高峰的基础上,改善整体学科布局和体系,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结构优化的学科体系特点,使学校成为国家和地方解决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基地,若干重点学科(或研究方向)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进一步加大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建设一支有国际竞争力的学科队伍。争取在支柱学科的主流研究领域均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优秀团队:通过引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富有创新能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来组织队伍并形成创新研究的群体和团队,重点关注国家重点学科、新兴交叉学科和薄弱学科的建设和协调发展,加快学科发展。在南开的办学传统中,尊重人才、重视人才是南开的一贯做法。“211工程”为我国高等教育和学校发展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机遇,国家投入这样一笔可观的资金来支持学校特别是重点学科的建设,机会难得。学校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突出建设高水平师资的战略性地位,尤其要突出对高层次人才的政策倾斜,抓好人才引进、使用和培养三个环节,为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提供一个智力平台。
  
三、服务滨海新区建设,拓展学校发展空间,提高服务社会能力
  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将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正式列入国家发展战略,为天津市及周边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最好的机会,也为南开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极其难得的机遇。注重与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是南开的办学传统,学校创办伊始就与天津经济社会发展休戚相关。历史证明,南开大学迅速发展的时候,也是与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得比较好的时候。10年来,天津取得了迅速发展的骄人业绩,南开大学围绕天津市“三步走”发展战略更大程度参与和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十一五”期间,更应该在天津的再次大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现在把围绕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寻找南开大学新的历史机遇,作为今后几年工作的一个中心和重点:
  首先,要积极参与滨海新区的规划工作。滨海新区的规划对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规划虽已初步完成,但还有很多工作在不断深化当中,特别是我们有很强的社科方面的研究力量,要积极参与滨海新区的规划。包括整体规划、局部规划和项目规划,主动承担大量研究工作。
  其次,围绕滨海新区建设目标积极参与新区开发开放工作。滨海新区要建设成为依托高技术先进制造业基地、北方的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以及建立生态城区的目标,要求每一个学科都要研究自己的优势,怎样为滨海新区发展做贡献。我们有几个重点项目已经开始在做。
  (1)围绕滨海新区的发展,学校和天津保税区达成共识,联合成立物流研究院,支持滨海新区的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因为国际物流是滨海新区的一个重点产业,我们在物流研究方面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并与国际物流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直接为滨海新区服务。
  (2)利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契机,带动天津市整体发展,带动南开大学的发展,这方面会大有所为,目前,南开大学在滨海新区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合作建立了泰达学院,5年来做出了很大的成绩,2005年的自然科学二等奖中,有一个项目是泰达应用物理学院院长许京军教授主持完成的,这个获奖项目一半以上工作是在泰达学院进行的。南开的生物芯片科研基地也设在泰达学院,长江学者王磊教授主持国家“863”的生物芯片的研究项目,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与美国夏威夷大学合作对木瓜基因系列的破译研究工作,是国际上第一个对木本植物基因组破译,引起了国际学界的关注。依托泰达学院还建有一个南大强芯公司,这是在叶迪生(原任天津市副市长兼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顾问亲自指导下建设的科技型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方面进入了世界领先水平。他们为日本东芝电子公司设计90纳米级集成电路的芯片,受到了日方的高度评价,这也是国内第一个完成90纳米级别的集成电路的项目。在参与滨海新区的建设过程中,学校还把一些高科技项目放到滨海新区实现产学研结合。2005年,南开大学与天津保税区签署协议,合作建设中国第一条铜铟硒薄膜太阳能电池中武线。
  近几年来,学校主动适应天津市和环渤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快学科结构的调整,深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各行各业培养了大批的合格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5%以上,居全国高校的领先水平。“十一五”期间,学校要抓住地方经济发展的机遇,探索针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培养人才的新模式,积极为滨海新区建设提供丰富的智力和人力资源支持。(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延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ydgjs@ybu.edu.cn
联系电话:0433-2733823;2732205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路977号 邮政编码13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