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研究所
 首页 | 部门简介 | 高教信息 | 高教动态 | 法规政策 | 通知公告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延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新闻   经验交流   正文
热门排行

华东理工大学以“五个强化”推进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


2024-09-03 阅读次数:

  华东理工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强化师德涵育、引育并举、专业赋能、创新驱动、服务保障,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强化师德涵育,大力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完善长效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统筹协调作用,压实学院师德师风建设直接责任,构建校院联动、部门协同的教师工作格局。坚持师德第一标准,开展师德年度考核和日常考察,强化师德多元监督,全覆盖开展师德警示教育,严肃查处师德违规行为,将师德第一标准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组织教师国情研修,每年制定出台教师国情研修方案,建设研修基地,举办以留学归国教师、青年教师等为重点的研修班,厚植教师家国情怀。开展教育培训,将师德师风作为培训必修内容,每年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寒暑期研修,分层分类开展新进教职工岗前培训、新上岗研究生导师培训、班导师培训、辅导员培训、职员培训等。注重典型示范引领,每年隆重举办教师节庆祝大会,表彰在教书育人等各项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个人和集体,常态化开展优秀教师选树宣传,营造尊师重教的校园氛围。加强师德文化浸润,编辑出版《解密榜样》《师说·遇见华理七十年》等优秀教师风采展示书籍,不断推进教师思政工作平台“花梨先生”公众号内涵式建设,厚植校园师道文化。近年来,学校优秀教师典型不断涌现,2个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一批教师获得国家级、省部级荣誉表彰。

  强化引育并举,构建汇贤人才雁阵新格局。完善引才制度保障,制定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高层次引进人才发展支持细则等,修订教职工招聘实施办法,吸引优秀人才。搭建引才聚才平台,举办“汇贤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建立“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等高水平、国际化平台,汇聚海内外顶尖人才。建设“汇贤人才”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型、工程应用型、教育教学型等各类人才专业发展,构建“基础人才支撑有力、创新人才结构合理、高端人才方向引领”的金字塔型人才体系。深化创新团队建设,组织产学研协同攻关,在重大科研任务中提升教师学科研究能力,培养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加大青年人才支持,深入实施青年英才培育计划,设立“青年英才校长奖”,办好青年教师联谊会,多方面激发青年教师发展活力。创新博士后工作机制,增设博士后流动站,提供“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超级博士后”等激励项目,将优秀博士后作为重要师资来源。“十四五”以来,学校高层次人才质量不断提升,3名教师当选两院院士,2名教师当选海外院士,87人次入选国家级人才工程。

  强化专业赋能,提升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水平。完善教师培训机制,成立教师教育教学发展中心,开展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加快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着力培育教学名师,建设“教学名师培育团队”,设立“张江树教学名师奖”,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积极打造金课名课,开展示范教学,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工程,聚焦国际学术前沿,大力选拔优秀中青年教师开展国外访学研修,鼓励教师产学研践习,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注重强化教师数字素养和应用能力培养,赋能科研创新和教育教学,推动教师积极应对新技术变革,着眼未来培养人才。近年来,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持续增强,在全国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竞赛中取得一等奖的突破性成绩,一批教师在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创新设计大赛、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等赛事中屡获佳绩。

  强化创新驱动,提高教师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变革科研组织模式,以有组织科研汇聚人才、凝聚力量,布局实施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大安全“两新两大”战略,走好交叉融合创新之路,以大平台、大团队、大任务支撑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更好服务强国建设。牵头获批建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物质转化制造过程智能优化调控机制基础科学中心、教育部材料生物学与动态化学前沿科学中心以及上海首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流程制造智能调控技术创新中心,联合获批工业控制技术、化学品安全、煤液化气化及高效低碳利用、绿色化工与工业催化等四家全国重点实验室。2023年启动建设教育部氢能绿色制造与利用集成攻关大平台,加快完善围绕“双碳”目标的高层次工程人才培养,持续推进能源化工领域科技创新。“十四五”以来,学校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6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2项、重大项目6项、重点项目14项,与企事业单位签订产学研技术合同2700余项,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强化服务保障,激发教师干事创业源动力。完善职称制度改革,修订教师职称制度,畅通全校15个岗位系列教师职称晋升通道,面向作出重大突出贡献教师和急需紧缺人才等建立绿色通道,激发教师内生动力。推进薪酬福利改革,实施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专项行动,修订绩效奖励实施办法,不断优化薪酬结构,强化校院两级管理,支持和吸引优秀教师长期从教。优化科研经费管理机制,修订自然科学类、人文社会科学类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鼓励学院设立财务助理,赋予人才更大经费使用自主权。改善科研基础条件,针对性开展示范性、规范化实验室项目建设,进行专业、科学、安全的实验室改造项目。充分整合保障资源,统筹国家、上海市和学校人才发展支持政策,加强人才在医疗、子女教育、发展平台等方面的服务保障,为教师提供过渡性住房或租房补贴,有力支持人才干事创业。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延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ydgjs@ybu.edu.cn
联系电话:0433-2733823;2732205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路977号 邮政编码13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