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校风建设问题
校风,简言之就是指一所学校的风气。具体来说,是指一所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精神风貌、道德情操、文化修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它主要体现在学校的教风、学风和政风上。
良好的校风是一所大学的精神和灵魂,体现着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良好的校风一旦形成,就能创造出有别于其他学校的品牌优势和树立起学校的良好形象。校风建设在现代大学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大学校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1、大学校风建设的主观意识薄弱
这里所说的意识薄弱,不仅仅是对大学校风的忽视,而是泛指对大学校风建设的曲解或执行不力。主要是由于师生员工对大学校风的内涵和本质还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往往把大学校风建设简单地理解为培养学校的一种风气,没有真正理解和认识到大学校风是激发师生员工内在动力、推动学校长足发展的一种管理手段和行为规范这一深刻内涵和本质。正是这种对大学校风作用的理解程度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校风建设。
2、大学校风建设的规范化运作和激励机制尚未建立健全
有的高校尽管也建立了相关的制度和规范,但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运行机制和激励措施,校风建设仍停留在书面文件上,停留在一般的宣传动员上,或停留在搞一些“花架子”活动中。在一些院校校风建设是想起来就抓一阵子,忙起来就丢在脑后,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校风建设。
3、大学校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有的普通高校在面临生存竞争时,首先考虑的是教学质量,往往忽视大学校风建设的作用,认为大学校风建设是软任务,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校仅仅将大学校风视为学校建设的点缀之物,没有将其提升到足够的高度来认识,更没有将其与自身的长期发展战略结合起来考虑。
在大学校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从长计议。大学校风建设应该围绕教师与学生这两条主线长期不断的进行工作。
1、抓好教师的教风建设。江西师大眭依凡教授就学风和教风的关系曾精辟地指出:“相对学生而言,教师是相对稳定的、弱流动的校园文化主体,故他们的治学治教精神、态度、方法及做人原则等实际代表了学校的文化主流,并会对学生构成从游式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久而久之固化为学校之风气,即学风。由此可见,学风之形成受教师影响最甚。”由此,我们可以悟出这样一个道理:抓学生的学风应该从抓教师的学风和教风开始。教风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突出表现。大学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是大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只有教师教得好,学生才能学得好。只有教师做得好,学生才能模仿做得好。因此,教风是学风之源,教风建设是校风建设的主导。
2、抓好学生的学风建设。学风是对学生思想方法、学习态度、进取精神、学习习惯的基本要求。它要求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有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学风是学生学习的行为习惯和精神面貌的体现。加强学风建设,最重要的就是要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增强课堂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校风学风建设过程中,离开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自学能力来谈论教学质量显然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加强学风建设教师负有重大责任,必须充分依靠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良好学习风气。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内应进行大量实事求是的校园文化宣传,这对于振奋师生精神、培养热爱母校的感情有很大的作用。为了培养热爱母校的感情,学校要注重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小事抓起如礼貌用语的使用、卫生习惯的养成等。还应依靠榜样的示范作用去带动影响广大同学,促使好的学风就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发展和壮大,进一步形成大学校风建设的良好基础。
二、校风建设的主要措施
近些年来,我们动物科学系针对校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校风建设:
1、明确目标,突出特点
我们在加强校风建设时,考虑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要求、党的教育方针、学校的基本任务等的同时,也特别注意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历史传统和发展前景,尤其注意发挥我系的特长和优势,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培养全系师生吃苦耐劳、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不怕失败的风气。
2、加强领导,强化组织
校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必须在党政领导的带领下,依靠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密切配合、统一组织、共同协调、齐抓共管。我们制定专门负责人,建立相应的指挥、实施小组,直到学生的班级、小组,分清层次,落实责任,减少扯皮、踢皮球的现象,系科之间、干群之间、师生之间默契配合。总之,全系做到分工不分家,全系一盘棋,齐心协力,努力实现变单一管理为齐抓共管、松散管理为网络化管理。
3、健全法制,规范管理
必要的、科学的教学规章制度,在培养目标、治学精神、工作作风、组织纪律等方面从严要求,从严管理;提倡竞争,鼓励拔尖,奖优罚劣;不仅对不良的风气起约束和纠正作用,更重要的是体现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从制度和政策上激励学生发扬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精神,对优良校风的形成起引导和促进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对其身边优秀同学的成长经历非常感兴趣,渴望与他们交流。我们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经常组织如学习经验交流会、学习表彰会等活动,在学生中树立先进模范典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所以,建立和健全教学规章制度,从严要求,严格管理,是建设优良校风的重要一环。
4、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教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也是学习的动力源泉,没有稳定的专业思想和较强的专业意识,很难搞好学习,也难以形成良好学风。只有思想教育搞好了,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学习目标,才有学习上的持久动力。因此,我们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教育,把他们培养成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良好作风的一代新人。还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诚信道德品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使广大学生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过硬专业技能的重要意义,从而以实际行动积极参加学校的学风建设活动。
5、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尤其是人文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创建优良学风的重组成部分。我们克服困难,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确立以课程教学为中心,以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为基础的人文教育格局。校园文化具有较强的引导、熏陶和育人功能。要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精神氛围。因此我们要通过举办专家学术报告会,学生舞会等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社会调查,师生科技扶贫,学生服务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推动学生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成才氛围。
校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很难立竿见影。我们系在校风建设过程中精心组织,通盘考虑,坚忍不拔,真正做到从大处着眼,细节人手,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因此,形成了优良的校风,真正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希望能更好的实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不断努力奋进。
参考文献:
[1]眭依凡.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治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31 .
[2]罗崇敏.论大学校风建设[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3]张楚廷.大学人文精神构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4]鲁伟.新时期如何加强对学生会组织的领导和指导工作[ J ]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1) .
[5]黄圣炯,李碧鹰.论充分发挥学生会干部作用[ J ].中国高教研究,2001(4).
[6]方邦超,徐健.更新观念,迎接挑战——论高校学生会干部工作新思路[J].高教论坛,2006(1).
[7]张晓红.新形式下学生会工作浅议[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2).
[8]谢静燕.高校学生会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2(5).
[9]张靖.高校学生会制度的改革[J].平原大学学报,2006(3) .
作者:动物科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