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简介 | 部门职责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教育统计 | 高教信息 | 高教动态 | 法规政策 | 通知公告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延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新闻   创新论坛   教育教学研究   正文
热门排行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教风建设


2009-12-16 阅读次数: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教风建设
教风是教师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外在表现,是教师的教学风貌、教学态度、教学行为、教学方法的集中体现。教师的教风不仅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而且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直接的影响。从学生角度来说,学风是学生精神面貌的体现。良好的学风能使学生树立远大和坚定的理想。教风和学风建设是构成校风主要内容,加强校风建设又是促进良好教风和学风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校风和教风、学风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在校风建设中,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教学的发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向上的和谐氛围。
近几年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到教育大众化阶段,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矛盾、新的问题。其中高校师生关系也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新特点。高校教师和学生是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处理好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形成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优良的校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大学师生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市场经济为纯洁的师生关系带来一些消极负面影响。
一是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师生之间对于事物的认识出现差异。年轻人与父辈在观念上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差异,但是以往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没有近几年呈现出的差异这么明显。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网络等信息获取渠道在近几年的大量新知识的普及,表明传统的教育方式正面临着新的挑战。现在的信息传递具有十分开放的特点,这种开放性一方面使大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同时也带来观念的多元化特点。例如,有一位教师在讲到大学生应该发展自己的个性时,举到了梵高的例子,当时马上就有学生发言表示梵高是精神病,用梵高来举例不恰当。从此例我们就可以看出,高校师生在认知上存在明显差异,同时也暴露出部分大学生好走极端、具有强烈的反叛性等特点。
  2、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信、互重要求增加。当代大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远远高于以往,教师还只是充当原来的教书匠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学生在某些方面的水平、能力甚至远远高于教师,所以必须建立新型的互重互信的是生活关系,才能取得学生的尊重,学生才能信其道。
3、学生的诚信道德理念受到挑战,功利倾向日趋严重。市场经济的功利思想渗透到大学生中,带进大学师生关系中。一些学生出于功利,常常对教师施以小恩小惠、甚至行贿贿赂老师,骗取学习成绩。一些教师也不能自觉抵制,受金钱利益的诱惑,欣然接受,乐此不彼。功利原则笼罩下的师生关系已经完全扭曲了教师和学生的形象。
  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校风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学校和谐的重要任务。
学生从踏进高校大门那一天起,师生关系就开始了,教师通过知识的传授,培养出掌握了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才;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自己的钻研,变教师传授的知识为自己的财富。建筑在教与学基础上的这种师生关系首先确立。这里,教师的教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源泉,学生的接受,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观动因。
但是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在年龄、文化水平、阅历、思想情感等方面存在的差别,使得师生在共同的教学活动中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如罗杰斯所说的那样:“不仅听懂对方的语言,而且要理解对方的思想,体会他们语言所传达的感情,明白他个人的意思。”师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差异,要求双方必须以共同的活动目标为依据。合理地履行各自的角色职能,真正做到协同一致,这样便可以顺乎自然地建立和发展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建立良好师生中,以下几点很重要:
1、加强民主意识,平等对待学生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教育应把人作为社会主体来培养,而不是把人当作社会的被动客体来塑造。因此要改变在传统的教育活动中重教师而不重学生,重传授而不重探索,重管教而不重自觉,重统一而不重多样,片面强调学生受动的一面,扼杀了能动的一面,压抑了学生在教育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束缚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这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要求相距甚远。“民主、平等”的原则,是建立和谐师生人际关系的重要前提。长期以来由于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强调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权威与尊严,以教师为中心,抹杀学生的个性,导致师生之间缺乏平等的沟通对话,师生关系必然存在隔阂。在今天的课改中,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民主、平等”的,不仅仅需要学生尊重教师,同时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使师生之间形成一个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的和谐关系。
 2、建立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 新时期由于社会环境出现了深层次的变化,社会具有了越来越开放的特点,这也导致原有的单一评价标准不再适应新的情况。比如对于部分在校大学生边读书边在社会上创业的情况,如果采用原有的评价体系,就会认为这是不务正业。社会的进步要求高校教师转变观念,努力成为教育家而不是教书匠,鼓励学生发展自己,面对多元的社会环境,相信人人可以尽其才。
3、加强师生交流。任何学习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并在情感的影响下进行,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最基本、最活跃、最关键的两个因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关系对教育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师生间的情感关系既影响着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技巧的速度和质量,也影响着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极为重要。教师能顺利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是缩短学生心理距离的一种基本方法,思想教育要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这是毫无疑问的。
新时期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始终在家长、老师的呵护中。许多大学生上大学是他们相对“独立”生活的开始,难免出现各种不适应的情况。加之大学师生之间交流较少,容易使部分学生有被冷落的感觉,产生沮丧情绪。教师在新生入学时,应特别注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通过经常性的与学生谈心等方式,消除学生的孤独感。积极的沟通交流可以使教师及时发现学生思想上的各种问题,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及时消除学生的心理隐疾。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多一些实际行动,少一些说教式的。
  4、改革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规范教师的职业责任,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建立教师与学生联系的制度。  
5、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把教师的教育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觉追求的目标,而不是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和指令,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应当全面关心学生,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要。树立师生互动的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树立个性化教育思想。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造就人。现代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师生人际关系和谐健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才有可能被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现代教育教学体系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所拥有的巨大潜能,把学生当成是知识和道德的主观吸收器、未来的创造者;新型的师生关系则是平等的,双向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总之,高校师生关系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可变性,而且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教师只有在教学活动中积极进行探索,真诚对待学生,才能够处理好各种矛盾,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从自身做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行动去影响学生,才能和学生在感情上产生共鸣,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学校生存之本,是学校求生存,创品牌,谋发展的基础,我们要加强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在和谐中,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使人才培养目标得到落实。

作者:外语学院俄语系 朱翠梅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延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ydgjs@ybu.edu.cn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路977号 邮政编码13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