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教学应适应社会需求
一、概况
戏剧教育较之其他专业启动较晚、规模较小。1964年,招收一个中专班(戏剧表演专业),1974年、1983年、1985年先后又分别招收中专班和进修生班。这个时期,戏剧教育,作为一个戏剧教研室附属于舞蹈系。
戏剧学科正式创建于1988年,设立戏剧表演专业(专科建制),1989年,招收第一批戏剧大专班,本科教育始于1999年,每年招收20名。
戏剧系现有11名专业教师。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1名,讲师3名,助教一名,青年教师5名。再读博士1名,硕士研究生2名,其余全部本科学历。
戏剧学科设有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另设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方向,培养能够在戏剧、电影、电视、广播等表演中独立完成形象创作、独立进行采编、播音主持的高级专门人才。
自本科教育开办8年来,戏剧学科努力培养社会需要的戏剧、影视、播音主持人才和教师,已有3名毕业生到北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国际广播电台朝鲜语部任记者、播音员,9名毕业生到延边电视台、广播电视台从事记者、演员、播音员,5名毕业生留校当教师,其余的90%到内地各种外资企业任职,其中韩国企业所占比重最多。经调查,毕业生较快、较好地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反映良好。
二、戏剧教育现状
(一)坚持特色教育
在延边大学这所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唯一培养朝鲜族专门艺术人才的高等学府中,戏剧学科是全校独一无二的培养朝鲜族语言表演艺术专门人才的学科,因此在整个民族艺术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种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本地区本民族特有的地理、政治、教育文化背景,艺术教育也离不开这个大环境。中国朝鲜族与韩国、朝鲜虽为同一民族有其许多共性,同样使用朝鲜族语言,但由于区域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等原因,中国朝鲜族戏剧艺术,更受中国文化艺术的影响,融合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中国朝鲜族戏剧独有的特性,因而戏剧教育也形成了鲜明的中国朝鲜族独有的民族专业特色。
专业特色是特别优于其他学校同一专业的同一方面的独特品质,它具有绝对性与相对性。绝对性是别的学校绝对没有的,相对性是别的学校与本学校共同具有的。就此而言,延边大学艺术学院的朝鲜语戏剧教育是国内均有的特色、是绝对独特的专业特性,汉语戏剧教育是与其他学校共有的,是具有共性的部分。而且朝鲜语和汉语用两种语言进行戏剧表演教学,培养双语表演专业人才,是既有特色又有优势的国内独一无二的民族特色戏剧教育。
在戏剧教育教学中,我们发挥民族戏剧教育特色,坚持以朝鲜语为主兼学汉语,在课程设置中体现为双语教学。即,《语言基础》(朝、汉),《语言技巧》(朝、汉),《主持艺术》(朝、汉)等等,在汉语教学方面尚无汉族专任教师的情况下,聘请延边最具成就的汉族知名语言艺术专家来授课。这样学生进校以后就能马上接触正规的汉语正音训练、台词训练、播音训练、主持训练,表演剧目时也用朝汉两种语言。为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造出宽敞的平台,打出一条可行之路。
(二)重视基础教学
基础教学是大学教育的命脉,在戏剧表演教育中基础教学的重要性由于戏剧教育的特性显得尤为突出。表演教学的特殊性表现在它是以生活为基础、以活人为对象的一门再创造的艺术学科,它有自己的独特的规律和个性。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是戏剧表演基础课的教学原则,基础教学环节中我们坚持以生活为源泉、以体验为目标。为此,积极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体验生活,研究生活,把根扎在生活之中,鼓励学生尽可能地熟悉和了解生活中的具有个性的人物,使学生加深对生活的感情,力求培养学生概括生活、提炼生活的能力。基础课在课程设置中表现为《表演基础》、《语言基础》、《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等。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提倡游戏法,在观察生活、模拟生活阶段尽量是学生放松,让学生在游戏中充分解放表演天性使之自我发现自己的表演潜能,以快乐教育,兴趣教育入手逐渐进入正规专业教育。
鉴于朝鲜族《能歌善舞》的民族特点以及民族文化心理和审美需求,发挥在基础教学中尤其注重声乐基础训练和形体训练,花大力气培养具有乐感、运用动作说话的能力,课程设置上表现为《声乐基础》《形体基本功》。这些课程里主要教会学生能唱、能动、能跳、尤其要求学生较娴熟地掌握朝鲜民族节奏特点和朝鲜基本动态兼学其他民族的舞蹈基本动作和现代舞等。
(三)注重实践教学
表演是一门科学,是需要用一整套科学的理论来指导的艺术门类,同时又是需要不断实践的艺术。由于表演是实践性和操作性极强的艺术,最终目的是为了“给人看”,所以表演艺术中实践的意义在整个表演教育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再则,延边大学艺术学院戏剧教育的培养目标锁定为“能够在戏剧、电影、电视、广播等表演中独立完成形象创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即培养演员。因此在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是一个非同小可的教学环节。在大学四年的学习期间的后半期,让学生早上舞台、多上舞台,早见观众、多出镜头、多出荧屏,这会给学生创造于社会接触的好机会,为学生走出校门后可直接走向社会搭建桥梁。
我们艺术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表现是《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剧目课》《毕业实习》等。在这个课程教学环节中学生或是带着自编节目、或是带着名著片断、或是带着独幕剧、多幕剧在校园、校外与观众见面,在此过程中提高创作人物形象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艺术实践当中找出自己的差距,提高当众表演的自信心。另外在此教学环节中一部分学生还参加专业剧团和影视剧的拍摄、也有一部分同学到电视台主持节目,有的朝鲜族学生使用所学知识以朝汉两种语言主持节目,受到用人单位的热烈欢迎。这种社会艺术实践也为学生拓展视野和提高素质以及检验所学知识及技能创造良好的氛围和平台。
1、社会对戏剧教育教学的影响
尽管,延边大学艺术学院8年的本科戏剧教育教学从无到有、现已发展到一定规模,但在现行的戏剧教育教学还存在不少弊病,最突出的问题是学校教育与社会需要不接轨,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当然,社会需要与戏剧教育之间的问题不只是纯戏剧教育教学本身的问题,它与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大文化的发展和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文化的巨变中国朝鲜族戏剧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与此相应的、深刻的变化。社会政治体制的巨大变化带来了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价值观念的转变又改变了人们对表演艺术的审美需求。社会经济突飞猛进,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观众的观赏水准趋向于更高境界。但是,尽管戏剧人和戏剧教育工作者 为戏剧的繁荣、为培养戏剧表演艺术人才不断探索新路子、想出新方法、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还是有诸多非常棘手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等待我们去认真思考,去探索。
从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戏剧以在全国范围内开始疲软,出现精品寥寥无几、演员失去信心、观众大量流失的局面。但,唯独中国朝鲜族戏剧当时还仍然保持盛况。像1991年创作演出的通俗喜剧《没毛的狗》在国内引起轰动,跨年、跨省连演四百多场,演出收入超过百万元(当时票价是6元),获得文化部第二届文华新剧目奖。1994年,多幕话剧《白雪花》又在三个月内演出117场,观众超过10万人次,演出总收入达58万元(票价同上),进京参加94全国话剧交流演出又获得文华新剧目奖。对此现象,中国的戏剧领导人和专家大感欣慰、表示感叹地同时也不免觉得惊讶,认为这是奇特的戏剧现象,还专门到延边进行调研召开了朝鲜族戏剧艺术研讨会。与此同时,延边的戏剧教育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生源不断,入学比例百分比全院最高,学生质量普遍较好,学习热情非常之高。
但,好景不长。从此至今,再没有创作出优秀的话剧作品,观看话剧的观众每况愈下。10多年来,不仅没有一部作品在全国范围内引起注意,而且,近3年来,竟一部大型话剧都没演出过,观众也越渐稀少,无奈,只演出一些戏剧小品、电视小品勉勉强强证明话剧团的存在。更可悲的是曾经有着光辉历史的延边话剧团,在迎接建团50周年之际,归属于延边歌舞团了。由于延边戏剧不景气,剧场和舞台荒凉,连续几年都看不到一台像样的舞台剧,戏剧教育自然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这种戏剧背景对本地区戏剧教学的影响实在太大,主要表现为生源数量减少,学生质量下降,原来深爱表演的具有表演才能的一些学生也对表演专业发生动摇、失去信心,尤其对毕业后的就业有相当的顾虑。
2、社会对戏剧教育教学的要求
戏剧的本质是演员与观众,教育的本质是为社会服务,而戏剧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出既有理论知识又掌握扎实表演技能的优秀的表演艺术人才。延边大学艺术学院戏剧表演专业的办学初衷也是为延边朝鲜族话剧团、朝鲜族曲艺团、朝鲜族广播艺术团培养输送朝鲜族表演艺术人才。
新时期以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深刻地影响着戏剧艺术及其需求者。社会需要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根据延边的实际概括起来看,主要表现首先在观众对戏剧艺术的内容和形式上的新的期待和要求上,其次,表现在对表演艺术人才的多功能和更高一级的表演技能的需求上,再则,表现在非表演领域对受表演教育人才的需求上。
社会发展到今天,传统的话剧,由于它的过于传统的形式已不能适应现代人的心理节奏与欣赏要求。人们开始有了更加现代、更加新颖、更加刺激的艺术形式的向往,并渴望在一个更富有艺术氛围的时空里达到自我愉悦、享受娱乐、净化情感、升华情操。
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并迅速普及的音乐剧,就是为了适应和满足观众欣赏 要求而诞生的新的戏剧形式。这种艺术形态的迅猛发展,要求相当数量的音乐剧演员,这种社会需求给戏剧教育划出新的发展蓝图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难题。音乐剧表演人才的培养任务迫在眉睫。
对戏剧内容与形式的不断变化,提高、更新的要求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而理所应当被提出的,但,如企业、民航、导游、服务行业、甚至是家庭主妇等非表演领域和行业对表演人才的需求是始料未及的。尽管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占很少比例,但由于本主业学生在表演专业学习中学到人与人的合作精神、与人交流的方式方法、加上掌握朝鲜语、汉语和一门外语,需要的领域广泛,数量也在继续增加。
这种变化、多样的社会需求越来越明显地影响和触动着戏剧教育和教学。从延边大学戏剧教育而言,多年来,虽然培养出了一些民族表演艺术人才,但是,由于本科办学的历史较短,存在着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共同课程的体系和内容比较单一:不同程度存在着脱离规范化的大学课程体系(受长期施行的中专教育模式的影响)及针对性不强的状况;使学生们综合素质的提高能及相关课程的拓展受到一定的制约。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也存在着欠科学、内容单一、方法简单、环节不流畅等等问题。
在师资上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20世纪80年代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担任教师的5名中,大部分没有接受继续教育经历,还有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是本校毕业生,是“近亲”繁衍,也有一些教师虽有实践经验,但缺乏规范、正规的教育学、心理学培训,对现代教育技术接触甚少。加上由于地区偏僻、受语言限制等原因,新的,现代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传播、理解及接受不能跟时代同步。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与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三、展望
(一)应树立全新的戏剧教育理念
时代的变化要求戏剧从单一的思维模式和表现形式中脱离出来,新的、变化着的戏剧思维和表现形式又要求戏剧教育树立全新的戏剧教育理念。即戏剧教育应顺应历史和发展采取开放的姿式,延边的民族戏剧教育对现代的培养目标要进行严肃的、 科学的研究和分析,应以学生为本,以社会要求为准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延边大学艺术学院戏剧教育要打破专门为本地区朝鲜族专业剧团和电视台、广播电台办教育、培养人才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目标,树立面向全国、面向全世界、面向整个社会办教育的新的理念,以全新的思维重新思考本学科专业的培养目标。
(二)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和专业特色
延边地处东北金三角,与韩国、朝鲜、日本,我们国家与这些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已有密切联系的基础。充分发挥这种地域优势、语言优势,加强与这些国家大学同一学科专业之间的学术交流、文化艺术交流、教学交流,紧紧抓住朝汉两种语言戏剧教育的特色,为本专业学生多创造生存环境、谋生机会、就业平台。
(三)积极利用综合资源
延边大学是一所综合大学,是国家和省政府重点支持、享受到国家西部开发优先政策的大学,已经与世界各国知名大学进行深入而广泛的各种交流。学校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而学校实施资源共享制度,在全校范围内选修课选修范围自由空间非常大。戏剧学科要利用大学的这种综合资源,教育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引导和鼓励学生掌握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提高自学能力,创造能力,获得信息能力,传递信息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及组织管理等能力。
(四)丰富教学内容,主动适应社会需求
21世纪是激变的时代、是鼓励人们充分发挥潜能的时代。戏剧教育和教学应积极适应时代的变化,打破戏剧教育只为戏剧专业培养人才的教育理念,拓宽专业方向,积极改进和丰富教学内容,为社会培养优秀的表演专业艺术人才,同时塑造出能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发挥特长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