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戏剧表演专业课程体系是培养戏剧表演专业创新人才的关键。戏剧表演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将决定戏剧表演专业的创新人才质量,也影响戏剧学科的发展。本文结合延边大学艺术学院戏剧表演专业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一些情况,对戏剧表演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谈一点看法。
关键词:戏剧表演专业;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延边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是中国唯一培养朝鲜族戏剧专门人才的教育基地。戏剧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话剧、歌剧、影视等部门的朝鲜族表演艺术专才和戏剧影视艺术工作人员,又能培养充分发挥专业能力、满足社会需求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根据这一培养目标,它培养了许多朝鲜族戏剧表演专门人才,也培养了朝鲜族播音与主持人才和戏剧影视工作人员。随着人类社会发展,戏剧表演专业课程体系作为戏剧发展的根基必须进行大规模改革。由于戏剧表演专业课程体系是培养戏剧表演专业创新人才的关键,因此,戏剧表演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不仅决定朝鲜族戏剧表演专业的创新人才质量和戏剧学科的发展,而且促进朝鲜族戏剧发展,影响戏剧学科在民族艺术院校中的发展。
一、戏剧表演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及分析
1、在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方面
课程体系是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内容的集中体现,也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形式和途径。反过来,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直接影响着戏剧表演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根据延边大学[2004]28号文件精神,延边大学戏剧表演专业把培养目标定位为:“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和良好的文化艺术素养,并具备和掌握表演艺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能够在戏剧、电影、电视、广播等表演中独立完成不同人物形象创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为了满足这一戏剧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学院加大了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方面的力度,但由于办学经费、地理位置、语言环境等诸方面的因素,戏剧表演专业培养的人才无法达到上述目标。
据戏剧表演专业毕业生的反馈,从事戏剧表演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是极少数,大部分从事于与戏剧表演专业相邻的各行业或改行。这一情况的出现,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戏剧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距离。
为了培养戏剧表演专业方面的创新人才,各高等院校都进行教育创新、观念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那么戏剧表演专业的创新人才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才,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这是戏剧表演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依据。创新人才有很多概念,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定位标准可能有所区别。学生的创新观念、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内容,是一种宏观的概念。这些创新理念最终还是为社会需求服务,因此,戏剧表演专业的创新人才是充分发挥专业能力,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
现行的戏剧表演专业的教学与社会需求也存在一定的矛盾,最突出的问题是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不符合,导致毕业生没有一个志愿到剧团当演员。延边大学的戏剧表演专业的办学初衷是为延边朝鲜族话剧团、朝鲜族曲艺团、朝鲜族广播艺术团输送独立完成不同人物形象创作的高级人才,但如今大部分毕业生宁愿从事非专业领域,也不愿进入剧团。但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对有创新,有才能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表演成了提高人们社会表现能力的重要形式和手段,逐渐对戏剧表演产生了新的认识。这将为戏剧表演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2、在课程设置方面
高等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决定了民族艺术人才的培养质量,人才的培养质量影响着民族艺术文化事业的发展。为了培养戏剧表演专业的创新人才,课程设置必须创新。
延边大学由于在戏剧表演专业本科办学的历史较短,又受长期受中专教育模式的影响,专业基础课、专业必选课、专业任选课、实践环节的课程脱离规范化的大学课程体系,缺乏针对性、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因此,出现中专与本科课程名称相同、教学内容重复、课程设置比较单一等问题。比如中专也有表演技巧课程本科也有表演技巧课程,又比如广播播音主持课程和电视播音主持课程只不过是名称不同而已,所教的内容完全一致。总之,戏剧表演专业课程设置比较单一,没有相邻课程群的设置,没有拓宽学生的视野,缺乏具体操作性和应用性。
另外,由于社会需求,大多数学生选择了播音与主持专业方向,但不考虑自己的条件盲目选择专业方向,导致培养的人才往往与选择的专业方向不符合。同时,为了解决在播音主持专业方向的教学力量不足,又满足教学方面的需求,只能以聘任的方式维持播音主持专业方向的教学。这不仅加剧了教育经费的紧张,而且影响了教学质量。目前,戏剧系11名专业教员当中从事于戏剧影视表演专业方向的教员占78%,从事于播音主持专业方向的教员只占22%,浪费了大量内部人力资源。
挖掘教师和学生的潜在能力是课程体系的关键。充分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人才,在剧作家、策划、舞台美术、化妆等方面没有教师人力资源的情况下,学校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中心,以深造、进修等方式开发已有的人力资源创造条件。在课程资源设施建设方面,为影视方面提供先进的摄像机和编辑机等多媒体设备,要尽可能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
二、表演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在培养目标方面
由于民族、地域、语言等问题,戏剧表演专业培养的戏剧专门人才,很难成为中国的明星。因此,戏剧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针对表演艺术特点制定,又能体现出朝鲜族戏剧表演艺术特色,符合朝鲜族艺术教育。
戏剧表演专业戏剧教育属于狭义表演艺术领域的表演艺术教育,但随时代的发展,非戏剧表演领域对表演艺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比如,企业策划、开心讲师、民航、导游、服务行业、心理咨询等行业想利用戏剧表演充实内容并进一步发展。这些就是广义的人类表演学的表演,是指利用戏剧表演提高社会表现能力的学科。因此,戏剧表演专业学生经过本科四学年的学习既掌握了戏剧表演技能的综合素质,又具备了面对社会的综合素质,学到人与人的合作精神、与人交流的方式与方法、加上掌握朝、汉两种语言和一门外语,轻松进入社会,面对各种职场,容易就业。
根据这种多样需求和就业反馈信息,戏剧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要局限于戏剧表演领域的专门人才,而要充分认识表演艺术的特点,能让学生应用戏剧表演艺术的功能,使用于社会需求的各个部门,达到既培养从事话剧、歌剧、影视等部门的朝鲜族表演艺术专才和戏剧影视艺术工作人员,又能培养充分发挥专业能力满足社会需求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
(二)在课程体系方面
1、课程纵向结构方面
课程的纵向结构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内容。
教学计划作为课程的总体计划、具体规定学科开设的先后顺序、课程分配和学年编制等。教学计划是课程结构宏观的安排,也展现课程的横向结构。我院戏剧表演专业的04教学计划中的《外国戏剧史》《中国戏剧史》《名著欣赏》等课程,违背了基础课程教学规律,学期分配存在很大漏洞。任选课的学时分配和学期顺序也违背了教学规律。教学计划必须符合本科四学年的教学层次,合乎教学逻辑,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规定学科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与难点、教学内容、教学进度表、教材范围、教材体系和教学方法上的基本要求。戏剧表演专业教学大纲是课程体系改革的关键,这不仅体现出一专多能的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而且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着重研究能力培养方面的教学内容,并体现在教学大纲,避免以往只针对专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内容,又考虑先后课程之间的连贯性。比如表演基础和表演技巧、剧目课等课程只注重表演技能和人物形象创造能力,没有注重社会表现能力、改编能力、编导能力、策划能力等其它能力培养。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必须重视一专多能的能力培养,并且体现在教学大纲上。
教科书是根据教学大纲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大纲的具体化。戏剧表演专业课程大部分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但极少部分课程没有教科书,基本上依赖于参考书。教科书主要服务于学生的接受,参考书主要服务于教师的讲授。戏剧表演专业教科书建设是急需的任务,必须建立学生的自主创新、探索性学习方式为基础的教材。特别是缺乏针对朝鲜族学生的教材。作为有特色的艺术院校,教材是体现民族艺术特色的唯一硬件资料。为了面对以后的朝汉学生,专业教材也必须是双语教材。因此,必须重点建设“中国朝鲜族戏剧史”、“朝鲜族艺术语言教程”、“朝鲜族表演艺术教程”等教科书。
2、课程的横向结构方面
戏剧表演专业课程的横向结构包括普通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选课程、专业任选课程、专业实践环节等5个方面。
普通教育课程是由国家制定,不属于本课程研究范围,省略本部分研究。
学科基础课程是本学科,也包括相邻学科应掌握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戏剧表演专业基础课程大体上体现了戏剧表演专业的内在精神,但缺乏沟通学科知识的设置,集中于一个专业,即集中于戏剧表演,为了拓宽专业,课程设置应面向戏剧、影视、播音等方面,不应围绕戏剧表演形成拼盘式结构。
专业必选课是在学科基础课基础上设置的专业课。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考虑戏剧专业的特殊性,又考虑拓宽专业方向,还要增设和发展社会急需的空白专业,尤其要拓宽影视艺术专业,必选课课程设置必须全面,又符合创新人才培养要求。为了满足上述要求, 应打破局限在戏剧表演的课程体系。必选课重点仍放在戏剧表演,增加与戏剧表演相邻的课程,服务于戏剧表演专业。
专业任选课是知识面宽的2-3个专业方向系列课程组成的。戏剧表演专业任选课的设置避免盲目设置,考虑学术类、职业类、兴趣类等方面的因素。为创新人才的素质提高、就业能力、个性发挥创造条件,提高朝鲜族戏剧艺术研究学术水平,解决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创造个性能力发挥空间。
专业实践环节是为学生创造实习机会的重要课程。表演专业学生必须早上舞台、多上舞台、早见观众、多出荧屏,才能发挥所学的专业技能。通过实践环节,学生找出表演差距、提升能力,提高当众表演的自信感和挑战精神。建立校外教学基地,构建创新人才培养平台,为设置实践环节创造条件,使学生早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体会社会,为迈进社会积累经验。
三、表演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展望
1、建立表演专业特色
特色既是历史的沉淀、经验的总结,是共性基础上挖掘的个性。延边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的特色应从国内兄弟院校无之,而我系有之,才是我系的优势,这种优势就转化为特色。那么,戏剧系表演专业特色就是培养朝鲜族戏剧专门人才,这是其它院校无法执行的部分,是已形成了的、固化了的东西。
为了培养特色创新人才,应明确办学特色,建立特色专业,为专业生存开辟更好的生存空间,同时扩大人才培养空间。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改造和扩宽专业方向,为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能,为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建立戏剧表演专业的特色,戏剧系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考虑品牌特色课程,为以后的专业拓宽创造条件。现已设置的朝鲜族戏剧史和朝鲜族艺术语言基础是本系的特色课程,为以后拓宽朝鲜族戏剧艺术专业创造条件。
在培养有特色的朝鲜族戏剧艺术创新人才时,可采用校内外结合、国际间合作等方式进行培养。大力开展学术活动,形成核心竞争力,为朝鲜族戏剧艺术特色人才的脱颖而出,为朝鲜族戏剧艺术特色人才展示搭建平台。
2、促进朝鲜族戏剧发展
作为当代戏剧逐渐衰弱的大趋势,朝鲜族戏剧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朝鲜族戏剧以2003年的大型音乐剧“爱的泉”为最后一部朝鲜族戏剧作品后,至今还未有一部作品搬上戏剧市场舞台。朝鲜族戏剧的三年空白历史,说明朝鲜族戏剧所处的恶劣环境。特别是朝鲜族戏剧专门演出单位延边话剧团归属于延边歌舞团后,使朝鲜族戏剧更加陷入于困境。
戏剧是综合艺术,它是体现朝鲜族各种艺术成分的最佳表现形式。朝鲜族戏剧的衰弱将阻碍其它朝鲜族民族艺术的发展。延边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作为朝鲜族戏剧发展的根基,肩负着促进朝鲜族戏剧发展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也是改变落后现象的保证,为了改变朝鲜族戏剧的现状,必须改革朝鲜族戏剧教育现状。朝鲜族戏剧教育的课程设置决定朝鲜族戏剧专门人才的培养,也决定朝鲜族戏剧的发展。因而,课程体系改革应遵循促进朝鲜族戏剧发展原则。
为了促进朝鲜族戏剧发展,应研究朝鲜族戏剧发展最急需的部门,使戏剧表演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弥补朝鲜族戏剧的空白点。朝鲜族戏剧发展急需的人才就是社会需求的人才,也是戏剧表演专业培养的创新人才。
朝鲜族戏剧教育属于民族艺术教育,面对人类社会全球化与一体化,多民族主义与多元文化相互矛盾的两个发展过程中,确立朝鲜族戏剧教育性格是朝鲜族戏剧教育改革的关键。
朝鲜族戏剧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同时又深深地打上了汉族文化的烙印。如果仅仅从自己单一的文化与民族去观察、认识和参与社会,那么就等于拒绝了许多重要的人类经验。朝鲜族戏剧教育要充分地认识与观察自己民族的文化,才能通过其他民族或民族文化的视野来认识自己民族的文化,看到两者之间的异同,又更好地理解怎样促进与其他艺术的交流与合作。
总之,戏剧表演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要考虑民族特色艺术与多元艺术的关系,把握两者的分寸,吸收和借鉴国外文化课程的理论与经验,为戏剧表演专业建立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