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研究所
 首页 | 部门简介 | 高教信息 | 高教动态 | 法规政策 | 通知公告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延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新闻   创新论坛   教育教学研究   正文
热门排行

金文哲、郑仁顺、黄成烈、金英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2007-07-11 阅读次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高校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基地,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培养创新人才不单单只依靠智育,思想政治教育也肩负着特殊使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高受教育者的创造性,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目前各高校的首要任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密切相关,我们应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发展就要创新,要发展就要有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创新型人才的创新素质如何,关系到我国能否应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关系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一、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1、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目标必须反映时代的精神和特征,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社会的发展变化,不仅转变了人们的一些旧思想观念,而且要求人们树立一些心得思想观念,特别是勇于开拓,积极进取的创新观念。21世纪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以培养社会主义的开拓性、创造性人才为目标,才能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以时代性,才能正确反映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带来的深刻变化,反映新科技革命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带来的重要影响。在大学的诸多任务中,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其首要任务。创新型人才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是科技新突破、发展新途径的引领者和开拓者,是国家发展的宝贵战略资源。
随着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日益活跃,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顺应这一趋势,鼓励学生自己去思、去想、去试、去闯,启人以思考,教人以智慧。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就是无声的受教育过程。重要的不仅在于老师让学生“听懂”,还在于让学生“想懂”。不仅要让学生按照教育者指引的方向“公转”,更要设法让学生增强“自转”的能力。“自转”能力强,既是学生成长进步的表现,也是对教育效果最好的检验。
2、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必然要求
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富于独创性,具有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能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开创事业新局面,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这种人才,需要扎实的基础理论,丰富的科学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方法;需要具有探索未知领域的勇气,具有为真理献身的精神和良好的科学道德。他们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者,是最新科学成果的创造者和传播者。这就是说:创新型人才首先是一个基础知识全面发展的人,是一个个性自由发展的人,是一个具有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的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目的所应完成的基本工作,它由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所决定,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相一致。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作用
1、思想政治素质是创新型人才综合素质的基础
创新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包含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素质要求。创新意识体现创新型人才是否具有创新的愿望,即是否具有崇尚创新、追求创新的观念和意识,是否具有创新的态度和创新的动机;创新精神体现创新型人才是否具有创新的勇气和胆略,即是否具有敢于怀疑和不满足现状的精神。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面对新形势、新情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保证创新型人才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要将工作目标转到培养创新型人才上来,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型人格,要注意发展大学生的创新个性。
2、思想政治教育对主体的创造性发展价值引导作用
创造离不开社会对其所作的品质评价和价值判断。创造具有建设性,而非破坏性或衰退性的退化。因此,创造活动作为价值性活动理应是道德教育关心的课题,培养创造性不能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健康成长,需要正确的导向。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价值关的引导,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导向作用,确立创造性的价值观,以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教育影响大学生,有效地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并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发挥到对人类和社会有价值的创造中去,既不能做对人类和社会无益的事,更不能做对人类和社会有害的事。
3、思想政治教育对创新型人才的人格完善具有促进作用
创新人格包括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从心理上说,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创造性、创新精神是创新人格的本质方面,在创造性活动中具有动力作用、导向作用以及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调节作用。所以培养创新人格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培养创新人格就是培养各种创新人格特征,使之拥有崇高丰富的精神世界,健康良好的心理品格,高尚优秀的道德品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促进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形成,促进大学生创新情感的培养,能够帮助和指导大学生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
4、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营造创新环境的作用
环境启发人,环境养育人,环境造就人。每个人都具有创新潜能,但是把潜在的创新力转化为现实的创新力,必须要有激发创新潜能、形成创新力的环境和氛围。只有在浓厚的社会创新氛围和有利的创新环境中,才能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在于通过一定道德规范的培养,形成创新过程中的各种良好关系,保证创新群体运行所必要的和谐的人际关系,保证个体创新潜能得以实现。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还利用有效的舆论手段引导全社会形成对人才的正确认识,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观念,特别是重视创新以及创新人才的氛围,为创新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为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做贡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按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的要求,切实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工作。
1、注重个体创新人格的培养
创新人格,就是有个体内在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动力构成的较为稳定、持久的组织系统,这一组织系统是由人的精神世界中的各种因素有机融合而形成的复合体。创新人格的内在精神要素分为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两大组成部分,两者是人的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两翼,具有互补性。因此,在创新人格的塑造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应以人的意识与活动相关联的规律,一方面通过教育措施使受教育者不断明确自己的奋斗方向,确立相应的认识、态度、情感,产生相应的行为等;另一方面,又通过组织大量的、富有实效的实践活动去形成和巩固受教育者的认知、态度、行为、情感等。换言之,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传导社会价值准则、行为规范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使受教育者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等。
2、建构以自我教育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所谓自我教育法是指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通过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产生积极进取心,为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而向自己提出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方法。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认为,教育是一个积极的、人性化的范畴,它实际体现着对人能力、人格的尊重。因此,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以培养认得自主人格、独立思维能力、批判性意识为主要内容,通过后天的影响和教育,优化人的非智力因素,把人内在的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新力。
3、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作用,营造适合创新型人才成长的环境
创新性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通过培养逐渐发展起来的。为了培养造就适应未来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必须要有适应人才生长的良好环境。宽容、鼓励创造性的氛围,是个体创造性发展的基本前提。因此,应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作用,不仅在学校教育,全社会都要形成鼓励创新和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为个体创造性的充分发展提供其所需要的土壤、阳光、空气和水分。
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保证,为创新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指引正确的政治方向,而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目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深入调查研究,探索加强和改进的途径,力求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开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中央、国务院发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2、《创新与高水平大学建设》——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的演讲。
3、《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任务》,杨能山,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第12期。
4、《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周家伦,《中国高等教育》第五期。
5、《新形势下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王秀彦等,《中国高教研究》第五期。
6、《思想政治教育重在培育三种能力》,石亚军,《思想政治教育》第12期。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延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ydgjs@ybu.edu.cn
联系电话:0433-2733823;2732205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路977号 邮政编码13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