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研究所
 首页 | 部门简介 | 高教信息 | 高教动态 | 法规政策 | 通知公告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延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新闻   创新论坛   教育教学研究   正文
热门排行

申浩:论坚持教育创新与管理机制创新的重要性----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看教育创新与管理创新


2007-07-11 阅读次数:

论坚持教育创新与管理机制创新的重要性--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看教育创新与管理创新

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就深刻地提出了创新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体现,创新是一个民族自强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动力,也是一种社会制度保持蓬勃生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表现。
作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传播中国先进文化的人民教师,必须树立创新思想,具有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出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新世纪需要的人才。而坚持教育创新与管理机制创新是我们教育不断创新的根本出发点。我就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来谈谈教育创新和管理机制创新的重要性。
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决定了教育必须走创新之路
1、为什么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就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是在先进文化的孕育下产生、发展和壮大的。没有体现人类先进文化最高境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就不可能有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和先进文化的这种与生俱来的天然联系,内在地决定了党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承担起战胜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和它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分不开的。
2、教育的重要地位决定了教育创新的重要性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人才,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教育是培养人的工程,教育创新要着眼于培养具有创新品质的人,而具有创新品质的人正是社会创新的原动力。传统的教育,注重的是将教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吃饱”就行。从而造成教学中的“满堂灌”。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只要学生“听”老师的”话”,按老师的要求去做,造成教育中的“关卡压”,培养出来的人才大都是“高分低能”。针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我们必须正确分析和研究传统教育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所以教师就要彻底解放思想,在教学中既要认真钻研教材,又不被教材所束缚;要运用现在成功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又要大胆地进行尝试和创新;要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更要确立学生在教学的主体地位;要学生努力接受前人的知识,更要学生勇于对知识提出质疑。只有这样,我们在教学中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创新教学得到实施。
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也应如此,教师要完全摒弃过去那种“师道尊严”思想,改变那种“居高临下”式的教育方式。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树立全面的教育观、综合的发展观和民主的学生观,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法教育学生,以“每个学生都是可爱的”和“每个学生都是可以成材的”观点鼓励和教育学生,经常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活动,赏识和赞扬学生创新的成功,使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得以提高。
教育创新的基础是社会创新,只有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才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教育水平的提高。社会创新的支点之一是教育创新,教育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手段,如果教育培养的人具有现代意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能够创造美好未来,这样的人才会有利于促进社会创新。因此,可以说,教育创新虽然包含在社会创新之内,但教育创新作为内化力对调适社会结构以及对社会连续性的认同就决定了它在社会创新中的突出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创新的根本点在于教育创新的实现。
二、只有不断创新管理机制才能更好地推进教育创新
下面结合实际深入谈谈管理创新的重要性。管理,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它是一种社会现象。《周礼》中就有“司门掌管键,以启闭国门”的记载,可见“管”字的原意为“钥匙”。以后把“管”延伸为对人、财物的配置与约束。至于“理”字,《说文》中表述为“治玉治氏为理”,可见古代把“管”理解为主其事,把“理”理解为治其事。伴随着时光流逝,星移斗转,新世纪已经如期而至,知识经济,数字代社会,信息社会,网络时代,社会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各种前所未有的新鲜名词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我们所面对的社会从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创新”。我国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民族素质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关键还在教育。同样,创新是现代学校管理发展的动力,是学校生存的源泉,对学校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一)管理创新定义
管理的创新,是指管理的改革和创造,是新的构思,新的理念从产生到实际操作运用的创新和实践的创新。
1、观念的创新:在1998年,我国就在基本教育领域率先将教育定位于服务,并以此为指导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以制度为实施保障,率先提出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将学校的核心功能定位于保证和不断改进对学生及其相关的服务。
2、制度的创新:学校管理应当依据内外教育界提出的最新科学管理理论,对学校管理的教育人员、学生、教学工作、德育、体育卫生、财产与财务,校园文化等涉及各个方面进行创新管理,并且指定出新的制度规章。
3、实践的创新:依据学校管理创新,要不断完善和加强适宜于现代中小学及幼儿园的系统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以期实现学校自身督导评估管理体系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督导评估体系的接轨。
(二)学校管理现状
目前,学校的管理模式还被禁锢在旧的传统意识之中,“习惯以传统的管理方式,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下达或分配的任务去完成,与现今的时代步伐极不合拍,不具备迎接新世纪教育挑战的能力。”成为了管理改革创新的巨大阻力。具体表现为:第一,学校的管理者不认为管理就是创新,还是按部就班以自己的管理经验来进行新的工作。第二,学校行政管理与教育教学管理脱节,各自为政,相互扯皮,应付性的对待上面要求及检查,认为改革就是要向上级部门要求自主办学权利,或者是对学校内部的人员精简,工作任务的提升,很少能考虑到管理体制,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第三,受以前旧管理观念的束缚,墨守陈规,不愿意创新尝试,维持现状,“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致使许多新的观念、模式无法渗入到具体操作管理中去。其上的三种表现均与现国家教育改革要求是相悖的。国家提出的“科教兴国”,深化教育改革,其总体思路是“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先导”,而学校的管理实践却没有认真履行。
(三)实施学校管理创新
1、校长的管理创新
教育能否办好,首先取决于校长的创新意识。校长是学校办学方向的引导者,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师生员工的教育者,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学校运转的组织者。校长创新意识的高低,事关学校管理创新的成败。
校长要实施管理创新,就必须注重领导艺术。所谓领导艺术,它是指在长期领导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领导技巧,策略和特殊方法的总称,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所积累的经验与技能的结晶。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对领导艺术作出精辟的论述,他说:“领导人员依照每一具体地区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条件,统筹全局,正确地决定每一时期的工作重心和工作秩序,并把这种决定坚持地贯彻下去,务必得到一定的结果,这是一种领导艺术。”
领导艺术包括:用人艺术,协调艺术,处事艺术,决策艺术,理财艺术,开会艺术,授权艺术,思想教育艺术等等。但最重要的是用人和处事艺术。古人说:“为政之本在于任贤”“亲贤臣,远小人”。邓小平指出:“一个人才可以顶很大的事,没有人才什么事情也搞不好。说明一点,如何用人是领导必须注意的问题。处理各类事情是领导者的本质工作,领导者应提高处事艺术,使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校管理事务中,领导者就做领导的事情,做重要的事情,做明天的事情,而对他人的工作,次要的工作,过去的工作则不必干涉,要注意主次秩序,讲究方法简便。总之,在领导艺术的实施方面,必须做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成为具有领导艺术的行家。
校长还应超越现状,创建特色学校。特色学校是一种在寻求服从于一般学校共性的基础上竭力创造出有个性特征的办学风貌的学校。著名于世的夏山学校是自由主义者尼尔以“自由”为特色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创建的;苏和姆林斯基的“相信孩子”的教育思想缔造了具有国际意义的以和谐为特色的帕夫雷什中学。这种独特性带有创造性,表现在独特的办学思想,独特的办学内容和独特的办学策略,形成一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独特风格。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教育是立国之本,而师资则是教育之本。校长必须以拥有特长教师为办学前提,为拥有特长教师,必须注意两个问题:第一,要积极提供机会引发教师的特长,人各有长,用人必用其所长,对教师也是如此。教师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特长,爱好以及工作习惯,教学风格。校长要充分了解教师的这些特点,提供机会让其展露发挥。第二,要努力创造条件培养老师的特长。教师的特长爱好是可以通过途径加以培养的。
2、管理创新的内容
学校管理创新的内容主要包括管理目标创新,结构创新,教育技术创新和管理人员创新。在客观上看,包括学校的办学思想,学校教育体制,学校育人观念,主观上包括学校的课程结构,教育手段,教学方法,管理评价机制,微观上包括教师个体的教育观念,教育技术及师生,生生和干生间等三个层面诸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动力系统。
学校管理应体现“以人为体”的理念。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即每一个人,从学生,教职工到学校领导都是具有个人尊严与价值的独立个体,都享有受尊重,拥有现实自身价值的空间。要让广大师生感受到在工作,学习中自由创造的意义和乐趣,应具有“人人有事干,处处有舞台,时时有进步。”的管理思路,在学校管理中营造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互动效应的学校教育环境,从优化德育环境,优化教育环境,优化活动体系,优化评价机制及他们的互动效应来创设,探索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学校教育创新体系。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是学生的教育者,组织者,领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学校首先必须建立起一支能起着模范带头作用的队伍,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敬业爱生,有着渊博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生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学技术,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广闻博取,精思深虑,具有创新意识的优秀教师队伍,以形成成才教育管理模式,情感管理教育模式,民主教育管理模式,角色体验管理模式,心理疏导模式。
在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时,应使之适应学校的自主办学,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大胆实行校长负责制,全员聘用制,把竞争机制融于学校管理之中,使校长的负责意识,依*教职工办好学校的民主意识,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的助手意识,都得到创新。不断完善人事分配制度,努力做到按劳获酬,优质优酬,多劳多得,打破平均分配,吃大锅饭现象,不断提高教师待遇,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又特别在实施新程程改革,要以制度为主,以规范师生的教学与学习,转换以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结合,从而激发师生的创造性教与学的结合,以多样化的评价,动态评价为主。
在结构创新中,机构与组织的创新,其目的核心是在于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教育技术创新主要是指教学手段、方法,教育过程的革新与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现,办公的自动化与信息化,要求管理者在改变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的同时,转变观念而采取全新的管理模式。管理人员的创新,是指学校的管理者不仅应对自己的工作积极地有意识地进行创新,而且更主要是组织下级和广大教师创新,不在于按计划安排某人在某时某地去从事某项创新活动,更主要的是为他们创造创新环境,提供创新条件。领导在对待创新中的失败,应该允许失败甚至鼓励失败,建立起合理的评价和考核制度,包括奖励没有获得成功的创新者,并赋予创新能手以相当大的决策自由权,以合理的激励保证管理不断创新。
(四)管理创新意义
“缺乏创新是现有机构衰败的最大原因。”学校是我们整个现代化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生命力取决于社会对学校的需要程度及学校本身对社会的贡献能力。社会需求是不断地在变化,学校管理如果不能适应,以新的方式提供新的贡献,墨守陈规,因循守旧,则无法应对的挑战,也无法取得管理的绩效,有可能被淘汰或为内部要素所冲击,综上所述,学校管理“服务观念”的定位直接决定着质量意识,经营意识,竟争意识的引入和强化,从而促进学校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这是对传统教育观念,学校管理的一次革命和突破 。
1、教育创新的风险需要创新的管理机制来避免或降低
创新免不了会有风险,即有创新,就必然会有风险。但不能因为畏惧风险,就不敢创新。风险也并非一无是处。没有风险就不可能有个人的发展,从更大的范围来讲,没有改善物种的风险和挑战,就不可能有生物的进化。若我们祖先没有对种种风险的探索与实践,就没有幸福美好的今天。但有必要将风险降至最低限度。风险在于克服限制因子所需要的时间。如果克服限制因子需要的时间大于复合系统能够等待的最长时间,那么新一轮创新就会夭折。风险是创新所付出的代价。一方面,克服限制因子要占用复合系统可支配的稀缺资源;另一方面,要付出机会成本。如果克服限制因子的成本是复合系统无力支付的,那么新一轮创新也将不会发生。风险的大小取决于重新分配的公平性。复合系统的发展是受人支配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除了作为自然人、社会人存在外,更主要的是作为经济人而存在。因此克服限制因子的成本和收益在复合系统内部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是否创新成功这一重大问题的答案。如果创新的成本和收益在复合系统内部的分配是公平、合理的,人们就不会反对创新.反之,人们就会反对创新,从而影响发展的稳定性。因此,在创新的过程中,在把握机遇的同时,要分析风险的来源、大小和破坏程度,及时地有效地通过各种途径避免风险或将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这就需要进行管理机制的创新。
管理机制是复合系统演进的重要保障。创新的管理机制可以使复合系统主动的、择优的、具有远见的进行创新,及时抓住机遇,促进发展。
2、管理机制的创新是推进教育创新的关键
教育的创新离不开学校管理机制的创新,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就必须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自主办学、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校长负责制、全员聘用制的实施,把竞争机制引入到学校的管理中,使校长的负责意识、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的民主意识、班子其他成员的助手意识,都得到增强,班子内部、学校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并且不断完善人事分配制度,努力做到按劳取酬,优质优酬,打破平均主义,打破铁饭碗,不断提高教师的待遇,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这就极大地推动了教育创新的进程。
由此可见,坚持教育创新与管理机制创新已成为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源泉。坚持创新首先必须认真学习党在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政策,提高自身素质和创新意识。“十六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我们进行创新改革的最好的指路明灯。
当今世界、当代中国和我们教育的自身状况已经和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我们要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下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任务、实现新发展,获得新成果,把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就必须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否则我们的教育事业就会因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中,我们必须以“十六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创新意识,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推行创新教育.在探索创新教育中,勇于探索,敢冒风险不怕失败,持之以恒,使我们的教育工作更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总之,创新对民族发展、国家发展、经济发展及教育的发展都有巨大作用。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建构不仅给社会创新,还给教育创新和管理机制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我们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校长应该拿出实际行动,理清办学理念,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大胆进行教育创新,实现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飞跃。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延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ydgjs@ybu.edu.cn
联系电话:0433-2733823;2732205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路977号 邮政编码13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