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研究所
 首页 | 部门简介 | 高教信息 | 高教动态 | 法规政策 | 通知公告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延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新闻   创新论坛   教育教学研究   正文
热门排行

朴雨龙:当前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问题、挑战及对策研究


2007-07-11 阅读次数:

当前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问题、挑战及对策研究

摘要: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产生了许多新思想、新理念、新情况;使高校学生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和新挑战;迫切要求学生工作转换观念,探索新的工作机制,进行全面创新,提出新思路、新对策。
关键词:高校学生工作;问题;对策
21世纪的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很多高校多校区办学,不少高校实行弹性学制。这些变化使得我国高校一方面面临的是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学生成分的多元化和学生发展要求的多样化,同时,也使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拟通过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高校学生工作存在的具体问题的剖析,进而不断探索高校学生工作的新理念、新途径、新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更好地迎接挑战。
一、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工作理念相对滞后
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理念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一是重管理,轻服务。高校很多部门或领导,认为学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规范人、管理人,没有认识到学生工作是服务人,是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条件、营造氛围;二是重灌输,轻引导。在日常管理与教育中,习惯于运用一些灌输的方式方法,没有认识到学生工作是辅导、指导、引导和开导;三是重强制,轻说服。在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方面,通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学生置于教育和管理的对象,而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理解、关爱则做得很不够,缺少人文关怀。在如何尊重学生人格,尊重他们的自我意识、创造意识,启发他们能动地进行自主教育、自我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欠缺。
2、学生工作定位存在偏差
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定位不明确。主流认识是: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其它工作,包括学生工作要服从服务于教学工作被看成天经地义。教学工作被认为是专业教育,不是什么人都能承担,所以专业教师倍受重视。学生工作被认为是事务性工作,无专业性可言,什么人都可以做,所以学生工作者与专业教师、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孰重孰轻,孰主孰从,在高校群众、教师乃至领导中一直是一个存在模糊认识的问题。
上述学生工作定位上存在的偏差,对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是有害的:一是,导致对学生工作定位不确定性,使得学生工作部门和相关部门职责不明晰,难以形成目标明确、体系完整的工作内容体系。二是,学生工作在学校整体工作中的基础地位没有保证,学生工作队伍人心不稳,素质不高,成分复杂,专家型的学生工作者鲜见,三是,难以形成全员育人的局面。
3.学生管理模式呆板僵化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服务性质一直被忽略,学生工作者服务意识淡薄,觉得学生工作就是管理,不是服务。而且这种管理,在内容上重外在行为规范,手段上仍停留在“制度”、“处罚”等层面。目标上以学生听话、服从为满足。这种以灌输为方式,以处罚为手段,以管住为目标的管理模式,缺乏伦理道德精神,缺乏令教师和学生感到自然、和谐的教育氛围,学生被动地接受管理,心底经常会产生压抑和抵触情绪。学生工作者没有走出防御型、被动式的工作误区,呆板僵化,缺乏“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服务理念。
4.学生主体地位没有确立
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工作者与学生的关系仍然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传统关系,仍然停留在“我说你听,我命令、你服从”的传统招式,双方不平等之处随时可见。教育管理者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单方面认为学生必须接受教育和管理,过分强调教育管理者的主导作用,漠视学生的权利,忽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和作用,过分强调教育的社会价值,忽视教育的个体价值。
二、当前高校学生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国内外新形势的有力冲击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是,知识经济蓬勃兴起,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时代扑面而来,对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极大影响。经济全球化,正在导致文化的全球化,教育大众化、终身化与国际化趋势日益突出。跨国办学、教育输出等新思想、新观念、新举措层出不穷,极大地冲击着传统的教育理念。从国内层面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收入分配形式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等,使目前社会生活中的价值观念呈现多样性态势。上述种种社会现象已经反映到大学校园中,使得高校大学生在政治思想、价值观念等方面正在发生变化,大学生们在道德观念、理想信念等方面面临着多种选择,造成学生思想多元化、隐形化,加之网络信息对学生产生的诸多负面影响等,使得当今的大学生思想工作面临着空前剧烈的挑战。然而,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尚未能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树立超前意识,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的目标,未能对学生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变化引起足够的重视,简言之,尚未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
2、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缺陷
信息时代的到来,已使人才竞争成为世界范围的竞争,它要求高等学府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对培养对象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高度重视。而大多数高校并未对培养学生的规格予以足够的重视,未能对高校学生工作上述新的课题进行深入和理性的思考,高校学生工作未能突出全面性和层次性,还停留在抓稳定、抓一般性的管理上,对如何改变过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缺陷和开拓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以及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等问题缺乏有远见的思考,未能提出有说服力的、行之有效的培养措施和办法。
3、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
发展个性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个性化教育就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就是培养学生鲜明的个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大学生有主见、有韧性、有活力,使他们的天赋、能力、创造力和智慧能得到不断的增强、提高和发挥。这种发展也是学生越来越高的个性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当前,实现个性化教育,存在诸多缺失:一是,大多数高校学生工作未能着眼于创建人格健全、知识能力结构合理,富于创新精神的人,未能切实着眼于开发学生潜能和学生个人成长,未能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感恩、学会发展的综合素质的人才。二是,未能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别,漠视学生在智力、社会背景、情感和生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未能深入到学生中去,细致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三是,未能为学生提供更自由的活动与发展空间,未能多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观点的途径与机会,未能通过开展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去施展他们的才华,让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四是,学生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创新高校学生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1、创新教育理念
更新教育理念,是改进高校学生工作的思想前提和理论基础。当前,应注重从以下几方面转变观念:
首先,教育者要端正对自身角色的认识。传统教育的特征之一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工作者即教育、管理者拥有绝对权威,学生必须绝对服从。但是,这种传统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今后已经不能再按原样继续下去了,时代和社会正在呼唤新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工作者必须抛弃原来说一不二、绝对权威的角色形象,实现向“对话者”、“引导者”、“服务者”的角色转变,要充分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与参与性。
其次,要明确管理理念的内涵。现代教育意义上的学生工作不能只满足于经常用规章制度去规范学生、限制学生,而是要着眼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不能简单地说教、训斥与限制,而是要重视学生的尊严,重视学生的权利,鼓励其发展和创造。
第三,要更新服务理念,创新管理方法。高校学生工作者要避免和减少简单的重复劳动,少“管”多“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消除学生逆反心理,在服务学生的成才成长中,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认真把脉,科学诊断,对学生的认识和行为,给予尽可能准确的引导。充分认识到学生工作的创造性与复杂性,把工作重心放在了解、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灵活多变的方法,在教育手段和教育效果方面不断进行有益的探索。
2、创新管理机制
高校学生工作应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努力探索和尝试和谐育人的新机制。
(1)管理中要注重人际和谐。
首先,管理措施要科学、合理、突出服务性。学校要按照以学生为本的要求,一切从学生的利益出发,一切都要为学生着想,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根据本校的校情,建立与法律法规相协调、与和谐校园建设相衔接、与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相适应的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制度体系。组织学生参与有关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和有效监督,使学生管理工作尽快驶入法制管理轨道。
其次,管理内容更加人性、宽泛,突出个性发展。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学生教育曾提出“六个解放”: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能想;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能干;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能看;四是解放学生的嘴,使他能谈;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能到自然和社会中取得丰富的学问;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有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些他自己渴望学习的东西,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陶行知先生这一教育思想,主要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展个性,成为突出的创新人才。对大学生来说,发展个性,就是在学习上发扬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根据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学习内容和方法做科学的判断和准确的选择。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当然,对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既不能硬管和管死,也不能不管和放任自流。既要给学生更多自由的空间,又要严格要求、坚持原则。走尊重学生权利、科学管理之路,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2)努力形成多层次、全方位育人的新局面。
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高校的学生工作不能只单纯地依靠学生工作队伍来完成,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教学、科研和公共服务各个方面。因此,必须转变思想理念和教育形式,走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工的育人之路。
首先,要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新格局。高等教育大众化后,要求高校必须树立全面育人的思想,以育人为前提来开展各项工作,也就是开创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局面。全过程,就是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各个阶段、全方位,就是涉及学生事务的各个部门、全员工,就是高校的全体教职员工,都要参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齐心协力,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尽快成才服务。
其次,要强化思想政治和民主法制等方面的教育力度。一是,进一步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对大学生进行入耳、入脑、管用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二是,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三是,以网络平台、学生社团和学生公寓等为载体,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活动的各个领域进行具体、生动的教育,让大学生有“多种角色”、“多种舞台”去锻炼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3、创新学工队伍
(1)打造专职化、专业化的学生工作队伍。首先,要严把学生工作人员的任用关。严格掌握任用标准和条件,把政治思想素质做为首要标准,把政治坚定、事业心强、具有奉献精神作为必备条件。其次,注重学工队伍的结构合理。注意性别、年龄、职称、知识结构等方面的搭配,完善学生工作队伍的专业职务系列。第三,完善学工队伍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建立科学的考核体制。第四,解决学生工作者的后顾之忧,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解决好他们的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生活待遇等实际问题,鼓励支持他们安心本职工作,保证学工队伍的稳定。
2)提升学工队伍的服务水平。首先,加强这支队伍的思想建设。切实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队伍的整体政治理论水平,树立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观念,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其次,加强作风建设。学生工作者自身要率先垂范、品行端正、作风优良,成为学生优良品德形成的楷模。在学生工作中做到办事公正、坚持原则,乐于奉献,认真服务学生、关爱学生。第三,开展经常性的学习、交流和定期培训,认真专研学生工作业务,提高自身素质,不断使学生工作队伍成为学习研究型的团队,向专职化、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总之,高校学生工作要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尽快转变教育理念,增强服务意识,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尽快提升管理艺术,切实转变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惟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更好地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承担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而艰巨的历史责任。
参考文献:
[1]胡保卫,对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新理念的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4)。
[2]段长远,建设和谐校园进程中高校学生工作的转变[j],探索,2006年,第4期。
[3]靳诺、郑永廷、张澍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j],江苏高教,2004,(6)。
[5]杨德广、王锡林,中国学分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
[6]杨丽芳、黄小芳,和谐高校学生工作新模式的探索[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6,(1)。
[7]杨德广,现代高等教育思想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8]万美容、李东升,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新编[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9]丁东宇,论高校学生工作理念的深层转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5)。
[10]李剑,论高校学生的权利保障[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8)。
[11]陶美珍,完全学分制与创新人才培养[j],南京社会科学,2002,(1O)。
[12]余淑均、肖坤,高校学生工作创新的若干理论思考[j],中国冶金教育,2006,第1期。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延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ydgjs@ybu.edu.cn
联系电话:0433-2733823;2732205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路977号 邮政编码13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