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批判性思维创新企业管理学教学方法
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今时代的强音。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企业管理人员在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而我国企业管理学的教育现状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其传统的教学方法亟需改进。本文从企业管理的特点与教学现状出发,探讨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改革企业管理教学方法,以培养出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创新型管理人才。
一、企业管理学的特点与教学现状
(一)企业管理学的特点
从传统企业管理发展到现代企业管理,企业管理体现出新的特征:
1、企业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企业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他是科学和艺术的辨证统一,是科学和艺术的有机结合。
企业管理是指导人们从事管理工作的一门科学,但它确实不可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管理问题的标准答案。它只是探索管理的一般规律,提出一定的理论、原则和方法,而这些理论、原则和方法等的应用,要求管理者必须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发挥各自的创造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又是一门艺术。
现代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管理艺术。管理艺术是指管理者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灵活处理问题的一种创新能力和技巧。
2、多科性或综合性:从管理内容上看,企业管理学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它需要从不同类型的管理实践中抽象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管理思想、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从影响管理活动的各种因素上看,除了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这些基本因素外,还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等;从管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关性上看,它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都有密切关系,是一门非常综合的学科;
3、实践性:也称实用性,企业管理学所提供的理论与方法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提炼,同时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又必须为实践服务,才能显示出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强大生命力;
4、社会性:构成管理过程主要因素的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都是社会最有生命力的人,这就决定了管理的社会性;同时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带有生产关系的特征,因此没有超阶级的管理学,这也体现了管理的社会性。
5、历史性:企业管理学是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总结、扬弃和发展,割断历史,不了解前人对管理经验的理论总结和管理历史,就难以很好地理解、把握和运用企业管理学。
企业管理的内涵相当丰富,涉及领域广泛,尤其是其管理方法的艺术性。这些特点说明,在企业管理教学上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应对不同的问题时,善于质疑辨析,进行合理的推理和论证,以得出有效的结论,而批判性思维的实质就是培养人们进行恰当提问和做出好的推理、论证的能力。因此,企业管理的特点比较适合采用批判性思维教学方法。
(二)企业管理的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企业管理的教学还停留在“讲课+讨论”的传统模式上,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尽管有的学校采用了案例教学,但还很不完善。教学方式或方法的选择上更多是注重对学生进行以机械记忆为主的思维训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具有对所学知识进行自主判断的能力。在课后作业与考试上,也是偏重于记忆能力的训练,据有关学者对全国百所大学的调查,有一半以上的课后作业集中于记忆能力,约四分之一要求分析思维,另有20%的课后作业关注于复杂的个案分析。对于考试要求,约有一半的考题强调记忆,四分之一的考题强调分析思维,另有16%的分值涉及复杂的案例分析。在企业管理课后作业与考试上,过于强调记忆能力,而忽略了自主判断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从以上的课堂教学、课后作业与考试内容设计上可以看出,我国的企业管理教学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与企业管理本身的特点不相适应,更无法满足社会对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的要求。因此,必须转变观念,培养学生自主思维和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些相关的教学方法研究表明,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判断能力,并以此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基础是通过批判思维教学形成或建构批判思维方法。
二、Richard Paul的批判性思维教学模式
批判性思维是英语Critical Thinking的直译,在英语中指的是那种能抓住要领,善于质疑辨析,基于严格推断,富于机智灵气、清晰敏捷的思维方式。理论上对批判性思维有很多种解释,而且,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西方的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也已经研究开发出了许多旨在增强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的教学程序,每一个教学程序都给批判性思维做出了自己的定义。目前,批判性思维教学方法研究在美国的教育界取得了相当程度的进展,以Richard Paul为核心的研究小组所设计的“三因素”批判思维模式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该模式比较适合运用于我国企业管理教学中。
Richard Paul将批判性思维定义为“一种独特、果断的思想,在这种思想中,思考者系统、习惯地提出标准和有关思维的智力标准,并根据标准指导思维的建构,以及根据目标、范围和标准评估而达到的一种思想功效。”在此界定的基础上,Richard Paul建构了三因素批判思维教学模式,即推理元素、智力标准和智力特质三要素,每一构成要素都有各自的内涵和外延。
(一)推理元素。Richard Paul总结出8种推理元素:(1)目的、目标或观念中必需的为思维所用的结论;(2)争论的问题或等待解决的问题;(3)各种不同的观点;(4)推理的观察范围;(5)推理的概念范畴;(6)假设;(7)暗示和后果;(8)推论和结论。
(二)智力标准。Richard Paul认为构成智力标准的核心要素是: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对教育的最大影响在于学生能够在较低的督促下产生高质量的思维成果,学生的行为能够对自己的道德问题更加全面地负责,对此,Richard Paul提出了批判思维发展过程的理论模式,即通过批判思维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从“没有反应的思想者”到“思想的主人”。
(三)智力特质。一般来说,独立的或相互依赖的智力特质是批判性思维形成所必须的,“它能帮助学生在深知底细和不受主流影响的情况下,自由地确立自己的思想和价值体系,从而使自己变得更加成熟,思想更加开放。”在众多的智力特质中,能够运用到企业管理教学的因素有:(1)智力谦虚;(2)智力勇气;(3)智力同感;(4)智力正直;(5)智力坚持;(6)信仰意识;(7)公平意识。知识与智力是分不开的,丰富的知识积累可以强化智力特质。
三、批判性思维在企业管理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目前,我国企业管理教学采用机械记忆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尽管有的学校采用了案例分析,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具备对所学知识进行自主判断和合理推理的能力。Richard Paul的批判性思维教学方法正是建立在批判强调机械记忆的教学方法基础上,并“借助”或“移值” 了文学研究中存在的多种批判思维观念和教学方法。他在批评机械记忆教学方法时指出,它“是永远没有想象力的说教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持续一种“反思维文化”,受此方法影响的学生是不可能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在企业管理教学中使用批判性思维教学方法是对传统机械性思维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管理的教学质量,改变我国企业管理教育现状,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管理人才的要求。
(一)Richard Paul的批判性思维三因素在企业管理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Richard Paul的批判性思维三因素:推理元素、智力标准和智力特质,可以完全融入企业管理教学中。
首先,运用推理元素,通过反复使用,将会改变学生的思维,使之更加集中,更加活跃,并且更加有意识地产生创新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成果,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意识到思维过程中的不足,并及时地进行修正。运用推理元素进行批判思维教学的最大好处是为学生运用语言思考复杂问题提供了广泛而有力的思维结构。因此,在企业管理教学过程中必须调动所有的智力因素参与其中,只有这样,学生在智力活动中才能对哪些是他们可以进行的行为的认识有一个有效的、可行性的认识基础。
其次,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进行自我评价.其意义在于使学生养成独立的、主动的思考习惯,使学生能够在最低的督促下产生高质量的思维成果,学生的行为能够对自己的思想道德负责。在教学中不断地提供多种教学方法,反复实践,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是批判性思维教学方法取得成功的关键。
第三,对智力特质的培养上,需要学生有广泛的认知领域。为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的要求,企业管理也不断发展,企业管理目标的提升,内容的更新和方法论的创新上,蕴含了人的因素、精神因素和文化因素。因此,培养学生独立的或相互依赖的智力特质,训练批判性思维,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扩大认知领域,使每个人更好地从各个角度来了解他所处的环境,这有助于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激发批判精神并有助于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去辨别是非。
(二)批判性思维在企业管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在企业管理教学中,采用批判性思维教学方法,首先必须树立批判的思维和观念。怀特海曾经说过,观念的变化,牺牲最小,成就最大。可是,要改变一些根深蒂固的传统的态度和观念,树立并采取一种新的态度和观念,却有相当大的难度。所以,教师必须下定决心,以身作则。其次是通过自觉训练和反复实践,才能把批判性思维的品格内化为一种思维习惯,批判性思维品格就是批判性思考者所具备的品格,诸如对世界有好奇心、能提出建设性和创造性问题等。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灵活地把握和运用批判性思维策略。笔者认为,以下的几种策略,比较适合我国目前的企业管理教学:(1)筛选要讨论的问题。批判性思维是从问题开始入手的。依据批判性思维,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全体参与者争论的问题或等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学完每章后,教师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对本章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列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或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的清单,然后,教师选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问题予以解答,而对于其他问题,可以在课后约定时间解决。(2)列出针对问题的正、反面及所能考虑到的相关因素。写作不仅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更有利于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发展。这种能力训练不仅可以帮助补充教师课堂教学的不足,还可以帮助学生从日常忽视评论训练中积极锻炼,也可以帮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3)进行总结和评价。在完成一次课堂教学后,培养学生用尽可能短的时间表述出经过深思熟虑的观点,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和评价,借助现代通讯手段可以达到与教师进行有效交流的效果。该方法看似简单,实际上是学生将现有的知识与过去有关的知识结合起来经过复杂的思维活动凝聚而成的。(4)运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为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和多角度的范例,是一种普遍的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策略。在企业管理教学中已有尝试,但需强调的是,对于案例的选择应附有简单的说明,主要包括案例选择的目的、专家对案例的思考评价以及案例存在的不足等等,并且,教师应善于在现实生活中捕捉案例。(5)培养自我反思的思维模式。反思是在思维过程的一个明显段落点或对一个论据的思维结果进行科学审慎的批判性的回顾分析和检查。我们进行反思训练,目的是为了尽量减少失误而达到自我完善。在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掌握好反思手段,如严谨地回顾思维过程;设计多方位多角度的旨在进行殊途同归的思维程序;将思维结果与实际生产、生活的客观规律和现象进行比较。及时有效的反思,会缩短由于学习内容难度较大、条件隐含较深而造成错误的思维结果持续占据大脑的现象。总之,可供选择的批判性思维方法很多,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灵活选择,反复实践,以期取得较好的效果。
创新能力不是依赖于特别的天赋或特别优秀的智力,而是依赖于思维产生的创造力。企业管理的机械式教学模式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无法满足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对企业管理人才的要求。在企业管理教学中运用批判性思维教学方法,有利于改变我国目前企业管理教育现状,将给我国企业管理教育带来全新的局面,有利于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新型管理人才,其意义深远而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