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研究所
 首页 | 部门简介 | 高教信息 | 高教动态 | 法规政策 | 通知公告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延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新闻   创新论坛   教育教学研究   正文
热门排行

石铁源、全雪丽:《植物学》教学改革初探


2007-06-27 阅读次数:

《植物学》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
植物学是在农林专业中涉及专业面最广的重要基础课,在植物学教学改革中,应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体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以“启发式”代替“注入式”,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植物学;教学;改革
《植物学》是即古老、又新型的学科。人类自远古时期开始一直研究、利用植物。人类文明史与植物科学发展是分不开的,进入20世纪后,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实验手段的日益完善,植物科学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人类已进入21世纪,有人预言,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植物学作为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世纪农业、工业、资源、环境等领域中将发挥重大作用。科学的发展依赖于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专门的技术人才,人才的培养是关键。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是农业大国,要实现农业的“两个转变”,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急需培养千百万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跨世纪的农业技术人才,也是赋予农业高等教育任务。《植物学》是在农科院校涉及专业面最广的重要基础课,提高农业技术人才的植物学素质,是提高农业技术人才整体素质的重要一环,因此,农科院校教学改革中植物学教学改革是刻不容缓的。近几年我们尝试对植物学教学改革,初步探索植物教学的新模式。
一、改革《植物学》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内容体系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一门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我们从农业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植物学教学内容的改革,立足于农业,兼顾其他、协调后续课程及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并在教学中反映出现代科学的特征之一,学科之间的知识交叉与渗透。突出本课程的经典内容的基础上充实能够反映本学科的新进展,新动态,新水平的内容。
1、调整教材内容体系、突出经典、优化教学内容
我校一直沿用全国全国农业高等院校统编教材《植物学》(南京农业大学,李杨汉主编1978年),其内容多,篇幅大,涉及面广,需要足够的教学时数才能完成。随着教学体系改革的深入,该教材便逐渐显露出其内容庞杂、过多涉及相关学科的重复性内容,缺乏地区特色等缺陷,不少方面与学科发展已不相适应;教学体系改革后学时数的大幅度缩减也是该教材无法适应的。完善教材体系是深化植物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内容体系优化的重要环节。统编《植物学》由形态解剖、系统演化、分类、生态等四个部分组成,我们根据普通农科院校的特点,部分内容进行调整。整体上划分为形态、解剖部分(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演化、分类(以分类为主)两大部分,删去了生态部分(有关章节里见缝插针)。在有关章节里内容相近的部分合并;如变态器官与各器官,被子植物分类主要形态学基础知识与分科概述。
2、适应地方特色增补地方植物
我国地域辽阔,植物资源丰富,植物种类、植被多种多样,在统编教材中不易体现某一地区特点,我国的农业由计划经济转换为市场经济后,我国农业积极转向以经济效益为特征的多样化结构,像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其中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重要方面,且急需有关知识及人才。因此,在讲解举例中以当家农作物、特色植物为主如:分类部分删掉一些非本地区植物,增补本区特色植物,像五加科、景天科等科的珍稀经济植物。以便开阔学生视野,改变农科院校毕业生只重视农作物、缺乏其他野生植物了解的局面。多掌握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机能,适应新型的农业。
3、突出植物学经典内容,协调植物学与相关课程间的联系
植物科学是研究植物和植物界的生活和发展规律的生命科学,随着生产和科学的发展,植物科学已形成许多分支学科且植物科学的各个领域与相邻学科间不断地相互渗透,一些传统的学科之间的界限正在淡化。植物学教学内容就不可避免地涉及相关课程的内容。如有关生理、生化、遗传、生态、栽培等课程中的一些理论概念。这些内容对植物学来说必不可少的。因为这些内容体现植物学与相关课程的有机联系及基础性。只是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明确经典内容的主题性,不但不影响植物学教学,而且起到启发学生开阔学生思维,并帮助学生认识植物学在农林专业中的基础性及其他课程间的有机联系,进而可诱发出学习兴趣及主动性。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改革上,注意经典内容的主题性,减少过多涉及其他课程重复的内容。在讲解中立足于植物学经典内容精讲,涉及到其他课程的如减数分裂部分,主要讲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变化,此理论在遗传学中的作用,至于其深层次的遗传理论,则以轻描淡写处理,给后续课程只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止。我国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导致我国丰富的植物种类及植被,植物器官的变态也是生态环境引起的。尽管在教学内容安排中我们把生态学部分删掉,但有关生态内容融合到各章节中,有助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经典内容,以及植物学及生态学的有机联系。为以后的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二、改革教学方法、力求理论与实践并重,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植物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内容多涉及面广,概念抽象、描述性多,理论知识难记忆是其特点。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获取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但受教学方式,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对其中某些观点、要点、只能死记硬背,无法做到深刻理解使学生易产生厌学情绪。传统教学重理论传授,轻能力培养,往往造成理论课与实验课脱节,实验课的讲授也与理论课讲授(学生总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包办的过多(如实验材料的准备、操作等)加上由于近几年,学时数的缩减时数相应减小,实验项目上教师的随意性大,有时图方便不用现成的新鲜材料,只用切片资料来对付进行,久而久之实验课跟理论课一样,古板,引不起学生兴趣,难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不到实验课教学目的。显然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培养农业技术人才的需要。
由此,我们改教学的落脚点放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并重,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打破理论课和实验、实践的界限,加强学生的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和研究,整个教学内容分成适宜大班理论讲授、小班理论与实验观察结合讲授,小班现场讲授的部分,把实验和理论教学融合到一起讲。具体做法如下:布置预习找出疑点和难点,教师根据提问精讲有关理论后学生实验操作,观察并随时提问,学生画出实际观察的镜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用边讲边观察,先观察后归纳等方式。理论和实验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同一课堂内既有理论又有实验观察,加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对教学难点的理解,学生学得生动,易懂。由于改变过去教师包办一切的局面学生有预习(有条件的)实验材料的自备,有助于激发调动竞争心理,启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提高。
在植物学教学中分类部分是难点之一。其内容繁杂,名词术语多,描述性多,教师在讲台上讲的枯燥无味,学生听得没兴趣,效果不理想。因此在分类部分的讲解中,采用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结合的方式进行,如被子植物的分概述,利用现场(校园、树木园、温室等)讲解各科的特征及有关形态学基础知识,并让学生采集标本,再回到课堂讲解检索表利用。
现场教学观察对象为是新鲜植物学生看得着,摸得着,(视觉、触觉、嗅觉并用)的实实在在的实体,更为直观,感性认识丰富更容易转化成理性认识。在课堂教学中难掌握的形态学特征,名词术语,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生的形像思维更加活跃,就易于理解、掌握并且有利于掌握检索表的使用方法。也为野外分类实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期一周的野外实习中,多数学生能完成规定的采集250种以上植物种类的任务,能认识200种植物,达到较熟练地利用简单的检索表观察分类植物的基本机能。
三、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自觉性,提高自己动手能力
近年来,由于课程体系的改革,普通农科院校的植物学学时由120学时已普遍缩减到90-100学时,按传统的教学完成教学任务,感到吃力。开辟植物学第二课堂可以缓解教学时数紧张的局面。,也是课堂教学的有益的延伸。在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组织、引导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与实践联系的过程更能发挥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植物学教学一般安排在第一年级,我们结合新生入学教育组织参观标本室、标本圃、温室、并观看本地区植被录像等观摩性的教学。另外校园内的200多种木本植物上挂牌,教学楼的走廊里常年展示本地区典型的珍稀、药用植物的照片,并附上学名及主要用途。这些活动,正好迎合新生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学生对植物学的兴趣,使学生开阔视野。
在教学过程中,保证学生的正常休息的条件下,根据教学内容,其中必须做的内容通过考核纳入在平时成绩里,有计划地布置观察、采集活动。内容上分自愿的和必须做的俩部分。第二课堂的活动进行主要靠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教师在活动里答疑等引导性的指导,具体动手则学生自己。由于大部分活动是自愿性的加上没有课堂的束缚,更能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在学生之间无形中形成竞争心理,如做标本争做好标本,努力发现别人没发现的植物,养成课余饭后散步,踏青时有意观察植物,不时互相争论,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通过第二课堂活动不少教学难点,如寄生植物,藻类等低等植物,分科概述等较顺利的达到教学目的。有些不易安排实验课的内容如根瘤菌、禾本科植物的分蘖等,因为是实物更形象,易比较,可以通过第二课堂完成。
植物学与农科院校的专业课关系密切,因此我们开辟植物学第二课堂不局限于讲授期间,延伸到假期,毕业生课题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发现不少对植物学感兴趣的同学,我们有意给这些学生任务,利用假期调查、采集、采种具有家乡特色的植物。或者搞本地区杂草种类及消长的情况调查,不仅促进学生对家乡植被种类的了解,专业学习更有针对性,而且丰富了学校的标本室。在我校农学专业毕业实习以课题活动和生产实习施行。吸收这些学生参加教师科研,如农作物不同品种间形态结构特征,珍稀植物种生活力等有关植物科研让学生参与设计、实施,结果分析等科研的整个过程,并帮助写出论文,作为学生的毕业论文。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科研,打破科研神秘的心理,并初步培养搞科研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操作的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一定的科研基础。

四、改进考核内容及方法,力求反映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和实践能力的技术人才,也是教学改革的主要环节之一,考核制度改革应反映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实际操作能力。我们把植物学考核改为卷面成绩为70%,实践性活动占30%,包括仪器操作、实验完成、野外调查及标本制作,检索表的使用熟练程度。
植物学教学不仅理论多,而且形象性,描述性都强的课程,也易受季节性制约,要进行植物学深层次的教学改革需要现代化仪器设备教学辅助设施。目前普通农科院校,由于经费不足其仪器设备陈旧,奇缺。加快设备更新,辅助教学软件的开发,教学引入多媒体,是改革教学方法的迫切需要,也是植物学教学赶上世界发达国家教育水平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肖林等,农专植物生理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1998(3):55-57。
[2]何生根等,植物学生理学教学内容与模式的优化[J],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1998(高等教育研究增刊): 52-54。
[3]陈杰忠等,果树栽培学教学改革探讨[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增刊):84-86。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延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ydgjs@ybu.edu.cn
联系电话:0433-2733823;2732205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路977号 邮政编码13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