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研究所
 首页 | 部门简介 | 高教信息 | 高教动态 | 法规政策 | 通知公告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延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新闻   创新论坛   教育教学研究   正文
热门排行

梁成云:大力加强学科建设 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2007-06-27 阅读次数:

大力加强学科建设 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学科是承载高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功能的平台,是高校建设的核心与龙头。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一项综合性、长期性、根本性的战略任务,是学校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学术水准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学科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学术梯队、学术条件、科学研究和学术管理制度建设等。其根本就是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产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促进区域经济和产业的发展,为解决重大科技问题提供技术支撑,从而提升学科水平,增强学科的国际竞争力,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教育,它对学校的教学、科研、设施条件和管理水平都有较高的或者是特定的要求。研究生教育担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重任。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工作,能否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主要取决于学科水平的高低。从对世界一流学科的特征分析来看,虽然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特色和优势,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研究生教育规模大、层次高、而且培养质量好。研究生培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学科建设。通过学科建设,建设一支高素养的、有较强科研能力和创造力的研究生导师队伍,才能获得高水平的研究课题以及足够的研究经费,从而推动研究生的培养教育工作。反过来,提高和加强研究生教育工作又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有极大地促进。
一、学科的内涵
由于科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学科”这一概念的内涵也在逐步丰富和扩展。概括人们的研究成果,学科的内涵应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要素。
第一,学科是一种成体系的知识理论。这是学科概念的最基本的含义,也是人们对于学科的一种普遍的认识。
第二,学科是围绕着特定的知识理论体系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组织机构。随着学科建设实践的推进,人们认识到学科作为一种知识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总是与一定的学术组织机构相联系的,特别是进入近代社会更是如此。
第三,学科的内涵还包括在对特定的知识理论体系所展开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规训制度和方法。
综合人们的研究成果,学科是由一定的知识理论体系和相应的组织结构、规训制度与方法构成的统一体。一定的知识理论体系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组织结构和规训制度与方法,这三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与影响,构成了当代学科概念的完整内涵。
二、学科建设的思路
1.要明确加强学科建设,促进学科发展的思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为动力,从构筑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高度,大力加强学科建设。
2.要明确加快学科结构调整的思路。①巩固优势学科,瞄准国际前沿和国家前沿领域,更新、改造传统学科,增强学科竞争力;②创建跨学科研究中心,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积极培植和优先发展一批新的学科增长点;③根据形势的发展,对学科建设的机制进行改革。要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以创新为目标,通过组织重大科研项目,集中力量建设若干个新的学科平台,形成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增长点;④切实加强重点学科的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和带动作用。建设重点学科的目的,不仅在于重点学科自身的发展,而且在于发挥其辐射效应,带动相关学科的进步。
3.要明确苦练内功,着重内涵发展的思路。学科建设存在外延式扩大和内涵式发展两种发展模式。现在一讲学科建设,人们往往对苦练内功,着重通过内涵发展来提高学科水平方面考虑得不够。学科建设有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内涵发展就要重视学科建设的软件方面,主要依靠软件方面的集成来实现发展的目标。“十五”期间,在继续进行必要的硬件建设的同时,重点要放在学科建设的软件方面,要从研究方向、学科梯队、科学研究、体制与机制创新、对外交流与合作、学术道德建设等方面狠下功夫,走出一条以内涵发展为主的学科建设道路来。
三、以学科建设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一)优化学科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创新教育体系的关键。要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研究生课程体系结构,要本着宽口径、厚基础,着力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原则设置。基础理论课程的设置,应根据各学科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具体要求,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课程内容的合理性和整体功能性,课程设置要体现二级学科本身的特征和学科应有的知识结构。专业课程的设置,要体现学科发展的前沿,适应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的高、精、深的要求以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反映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的新发展,并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课程设置要有一定的规范性,整体结构要体现先基础后专业再到学科前沿的培养体系,要注重基础性、宽广性和实用性;课程内容要与本科阶段的课程内容拉开档次,要及时反映最新学术动态、研究进展和先进的科学实验手段;课程训练要符合不同类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先进、多样化,以适应不同的课程特点、教学目的和学习对象。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处理好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专业学习与人文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同时在课程设置上,应贯穿以创新能力训练与培养为主的原则,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系统地全面地进行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的训练,积极有效地创造必要的学习与训练环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目前,研究生不了解国际上本学科最新发展动态的现象较为突出,相当多的研究生仅仅是了解课本里的知识,往往对研究领域的前沿知之甚少,因此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要考虑增设不同方向的学术前沿的内容。
有什么样的课程体系,将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没有及时更新的课程体系只能培养出过时的学生。因此,如何制定出反映当前学科前沿水平的课程体系事关我院高质量研究生培养的重大问题。另外,我院缺少对本学科发展的基础理论和前沿研究认识的领军人物,难以适时做出对课程体系改革的举措;而且学科尚不能很好的组织力量进行教材的编写和研究生课件的编制;不能较好地分辨本科和研究生试验课程的差异性;课程体系的建设需要投入较多的精力。
(二)加强学科学术梯队建设
学科学术梯队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最基本的建设。只有高水平的学科学术梯队,才能培养出高质量、高层次的人才。学术梯队建设应围绕重点学科建设,以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为重点,加强学术创新团队建设,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良好、富有活力的高水平学术队伍;按照学科的层次和建设目标,引导和促进学术队伍按学科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在科研、企业单位聘请优秀的兼职教授,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和特长。高素质的研究生导师队伍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导师的水平直接影响研究生。高水平的导师能够站在学科的前沿,预见学科今后的发展方向。他们一般都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法,有创造性的工作经验;他们治学严谨,对研究生要求严格,鼓励研究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导师的教书育人,能把自己的好思想、好作风和治学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创新教育对研究生导师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要进一步提高导师队伍自身的创新素质和能力,提高导师队伍的学术水平。创新教育要求研究生导师自身必须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对学科前沿应有深入研究,对相关学科知识应有一定了解。这样才能够把研究生带到学科前沿,带到创新领域,才能产生创新的见解和获得创造性成果;其次要推行集体指导和联合指导研究生制度。师徒式的指导方式既不利于研究生学科知识的拓展,也不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积极吸收一定的校外、国外交叉学科的专家参加,组成研究生指导小组,鼓励集体指导和联合培养研究生。这样可以使研究生博采众长,开阔学术视野,活跃创新思维;同时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自觉性,不断更新与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开展教育创新,为创新教育先行一步。
在我校,学缘结构不合理。“近亲繁殖”比较普遍,本校本学科毕业留任的教师所占比例较高。尤其是本校的一些优势学科,学科梯队人员基本上由本校毕业的博士、硕士构成。在学术思维上往往形成固有的思维定势,在学术梯队上容易论资排辈,不利于学术上新观点、新想法、新认识的产生和发展,也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学校要建立健全师资队伍的管理机制,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优化队伍结构,提高综合素质,为学科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后劲,努力培养一批在国内外学术界有较大影响的学者和学科带头人,形成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
专业
导师数
研究生数
师生比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6
17
1:2.8
作物遗传育种
7
35
1:5
果树学
8
34
1:4.3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3
27
1:9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5
26
1:5.2
预防兽医学
4
41
1:10.3
基础兽医学
4
24
1:6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延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ydgjs@ybu.edu.cn
联系电话:0433-2733823;2732205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路977号 邮政编码13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