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研究所
 首页 | 部门简介 | 高教信息 | 高教动态 | 法规政策 | 通知公告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延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新闻   创新论坛   教育教学研究   正文
热门排行

郑基永:教师人格魅力对创新人才的影响


2007-06-25 阅读次数:

教师人格魅力对创新人才的影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重要动力,是经济发展的源泉,没有创新就没有新技术、新产业,经济发展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培养创新人才中,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培养更多创新人才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这是因为,高校是国家科教兴国的主力军,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阵地,是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的摇篮,是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也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
国之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衰系于教师,高等学校培养创新人才,教师责无旁贷,我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认识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创新人才培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师人格魅力的感召力胜过千万句豪言壮语,它是无形的旗帜,引导学生走向智慧的彼岸;它是无声的号角,激励学生攀登自我完善的巅峰。大凡创新人才无一不受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和人的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在这“相互接触”的过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深刻的影响。心理学研究成果也表明,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人格起到培养、引导、感染和促进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是因为它有直观中表现出的认知风格和行为风范,包括教师个人的道德品质、性格、气质、能力、学术水平等。教师的人格魅力可具体化为如下特质:自我意识、人际关系、心理倾向、情感特征、意志品质、认知方式等。在教师应具备的诸多素质中,人格魅力是其“最”核心的素质,是其素质结构的“灵魂”。
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诸多素质,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创新人才也有广泛的影响,而我要着重阐述的是教师人格魅力对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健康心理、鲜明个性、创新人格等几方面的影响。
1、对创新意识的影响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对信息获取的欲望和需求。要破除迷信,挣脱教条、不唯上、不唯书、不崇拜,要敢于质疑、敢于突破、敢于超越、不断激发自身的创造热情,解放自己的创造力,这恰恰是教师人格魅力所在,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洞悉教育教学发展的规律,教书不唯书,依纲不唯纲,做到心中有纲,目中有人,教学得法。才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和启迪学生去思考、探索、发现,并教给学生创新的方法,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冲破求稳循规的羁绊。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前提,是创新成果的母体。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为学生的创新成果主要是在毕业后,参加工作的实践中才得以实现。
发明创造是人类进步的灵魂,一切发明创造都始于问题的产生。我在教学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因为“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人们往往在认识活动中,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人们必须由此产生一种积极进取、努力攻克难题的心理状态,而不是退缩放弃。这种向上的积极心态促使人们积极思维,认真探究,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思维的这种积极心理品质,心理学上称之为“问题意识”。
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人类的宝贵品质,因为问题是科学发现的前提,是新思想诞生的曙光,是创新精神的萌芽。强调问题意识不但促使人们不断发现问题,还会促使人们去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人们的多种能力尤其是创新意识得以增强。佛教中有“大疑有大悟,小疑有小悟,无疑则无悟”的说法也是这个道理。
2、对创新思维的影响
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核心。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说明勇于探索、勇于进行创新思维的重大意义。只有在教师创新思维的引导下,学生才能从多方面去思考、探索某种前所未有的新东西,达到创新思维的新颖性和创新性的统一,才能通过有效的发散思维,重新集合信息,聚合出最优结论,并从多种联系、多种角度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机结合,才能根据事物的新形象,产生创新性想象,并立足于现实,实事求是,使创新思维的成果现实化。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教师首先成为学者型的教师。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强化科研意识,走“科研兴教”之路。要深入研究、掌握教育理论、并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教育理论。要研究教学实践过程,分析总结经验,并将成功的经验上升为新的理论,以指导实践。从宏观上看,教育与社会大环境的联系日益密切,教师还必须研究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教学的制约和影响。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由“经验型”、“传授型”教师,转变成“研究型”、“创造型”的教师,在创新教育中提高教书育人的科学性。
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必须有坚实的研究工作做后盾。这一特点是由高等教育在文化传承上的特殊性决定的。现代大学往往是科学研究的前沿,向学生传授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生产技能具有深、广、新的特点,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创新,运用自己的科研成果引领学生走在前沿,学到更具实用性的高深学问。大学教师上课运用自己研究的独得和创见总是令学生耳目一新、开启心智。好的老师并不是讲得热闹、听得过瘾,而在于有自己的思路,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见解,说一句话做一件事就能让学生有体会,进而有所感悟,有所提高。
3、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作为教师要始终保持一种亲和力,始终保持一种好心情。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要培养学生有健康的心理,教师首先要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具有对别人表示同情、亲密和爱的能力,有良好的适应能力,热爱教育工作,体会工作乐趣,热爱学生并能与学生平等相处,有开放的知识心态和体会,悦纳自己和别人,愿意研究教育现象,创造性解决教育问题能力。因为,学生在创新学习活动中往往会出现心理冲突和情绪障碍乃至一些心理异常和问题行为,表现出自卑、怯懦、急躁、焦虑、孤僻、自傲、消极、从众等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常常会影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基础,创新能力的发展也必须以健康的心理发展为前提。
学生在创新学习活动中,在遇到挫折失败时,不少教师往往把原因归结到学生缺乏创新意识或不具备创新素质上。这样做会严重打击学生创新的积极性,甚至扼杀学生的创新欲望。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教师应该从心理卫生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调整自己、认识环境、明确任务,并根据自身条件确立创新目标。使学生做到自控自治,消除心理上的困惑、烦恼和障碍保持进取向上、求新求异的创新欲望,做到自强自立、心境愉快,思维灵活。从而使学生在创新学习中始终处于被激励的状态,要用乐观豁达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要在广泛的兴趣中寻找生活和工作的乐趣。美国的鲍德温研究了73位教师与100名学生的相互关系后得出结论: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容易扰动其学生的情绪,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会使其学生的情绪趋于稳定。
4、对创新人格的影响
人格魅力是一个人在能力、气质、性格等人格特征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好比一种精致的乐器,它奏出一种人的和谐的旋律,使之影响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但要奏出和谐的旋律,必须把乐器的音调准,而这乐器是靠教师的人格来调音。教师的人格是教师在自己职业活动过程中形成的道德水平、情感意志、智能结构和行为的内在倾向性。”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强调教师人格的示范作用。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教育力量只有从活的人格源泉中产生出来,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教师必须具有良好创新人格。创新人格是指具有好奇心、求知欲、具有献身科学、献身人类事业的内在动力和坚强意志、具有敢为天下先,敢于怀疑和敢于批判的科学精神、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教师的人格魅力,能够增加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分量,赢得最广泛的情感认同。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会赢得学生敬佩、信服、信赖,引发学生亲切的心理感受。这是自然的、非权利因素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对创新人才的影响和激励作用是巨大而长久的,它还可能通过感染学生的精神和热情,起到人格示范效应。
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智力活动过程,它还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还需要理想、信念、意志和激情的支撑。创新型人才的人格特征是:兴趣广泛、求知欲强;思维灵活、反应敏捷;联想丰富、语言流畅;勤奋热情、专心致志;观察细致、思辨敏锐;坚忍自制、不辞辛苦;独立性强、从众性少;献身事业、服务社会。人格魅力是无穷的,在学生眼里,教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值得效仿,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影响是终身的。
5、对鲜明个性的影响
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能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没有个性也就没有创新,要培养具有鲜明个性的创新人才,就要为个性的发展创设出宽松、和谐的环境。为此,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以一种平等、博爱、宽容、友善、引导的心态来对待学生。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在立体的学习方式中发展智能,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以学生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为学生创设开放式的课堂结构,使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充分展示每位学生的个性。
教师要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形成鲜明的个性。
教师还必须要有丰富、灵活、精当的教学方法。创新教育要求采用创新性教学模式,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和发展为主线的教学原则,要做到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采用分层教学、分类推进、分段达标的教学方法。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景,选准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引发学生的思考,最终达到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学生的“学”是为“会学”,这是创新教育的目标。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必须具备教学监控能力。所谓教学监控能力,是指高校教师为了确保自己的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部过程中,不断地对教学活动进行积极和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自我监控性教学是一种动态性教学,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充满着精湛的教学艺术,它是教学的科学性和教学的艺术性的有机整合。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素质高,讲究教学艺术,有助于使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在教学中培养大学生能力,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培养其学习能力,开发其智力,着重训练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高校教师的能力素质越好越能针对每位大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最佳的科学训练方法,做到因教施教,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实践证明,教师不仅仅用自己的学识教人,而且用自己的人格教人;不仅通过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用自己的灵魂去引领学生的品格。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就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把人格魅力作为一种教育力量和资源充分挖掘,为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发挥自己的力量。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延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ydgjs@ybu.edu.cn
联系电话:0433-2733823;2732205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路977号 邮政编码13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