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研究所
 首页 | 部门简介 | 高教信息 | 高教动态 | 法规政策 | 通知公告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延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新闻   创新论坛   教育教学研究   正文
热门排行

张学武:医学教学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探索与实践


2007-06-21 阅读次数:

医学教学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
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实践
实验教学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在实现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质量医学人才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从属学科、以科设室、封闭管理”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医学部于2001年、20062次对医学实验室进行了重组,将原来的30几个实验室合并为现在的9个实验中心。在新、旧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过渡时期,面临了许多困难与矛盾,也取得了一些经验。
1、实验室的现状及遇到的问题
11 仪器设备拥有量迅速增加与使用率低下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和加大对高等学校的投入力度,医学部的办学实力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数量和总值有了跨越式发展,但无论目前存在仪器设备,尤其是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还有待提高,综合效益不合格,重复购置现象非常普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小农经济习惯势力、家庭作坊式的管理、使用模式,作为一种普遍现象长期存在于高校的仪器设备使用管理体制中;二是思想观念方面的问题:怕自己使用不方便、怕他人弄坏仪器设备、甚至存在垄断的思想和行为。这两方面的原因必然导致仪器设备的分散管理使用、重复购置、利用率低下等问题。
1.2 广大教师没有树立现代大学教育理念
现代大学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注重学术、服务社会、改革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以人为本”是现代大学教育的哲学观,就是把培养社会所需求的、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人”放在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学生培养成为富有主体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注重学术”是现代大学存在的基础,教学与教学研究、科学研究相结合是大学发展的有效机制。“服务社会”是现代大学的办学方向,高等学校必须面向社会自主办学,坚持学校教育与经济、科技相结合。“改革创新”是大学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创新与改革才能促进学校的发展。现代的大学教育理念决定了大学要发展必须要把通才教育与精英教育相结合、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教育手段等等。
实验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较为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除了重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基培养外,还应注重“基本思维、基本能力”的培养,即所谓的“五基”培养。这种现代大学教育理念还没有在我校的广大教师中形成共识,这必然会阻碍教学改革的步伐,更谈不上培养创新型人才了。
13 实验技术队伍有待加强
由于体制改革后的实验中心是由几个教研室的实验室合并组成的独立机构,专职技术人员数量不等、结构参差不齐,现有人员的知识结构无法短期内适应实验中心建设和发展的要求。由实验室短期内独立完成实验中心建设、实验教学和技术培训等工作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
14 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改革过程中,由于管理体制和制度没有完全理顺,实验室管理人员、教研室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有一个适应期,致使实验教学工作中出现一些问题:(1)理论与实践结合问题:实验室独立于教研室后,教研室的教师除担任课堂实验教学外,接触实验室的机会大大减少,对教师实验技能的提高有一定的影响。(2)实验教学计划的实施问题:目前,实验室虽然进行了管理体制改革,但是,包括实验教学在内的所有教学工作以及实验教材的编写等仍由教研室负责。由于实验技术人员与教师分别由实验室和教研室两个不同的机构管理,有时因实验室与教研室工作不够协调,结果使得教学计划以及某些更新的实验内容、实验方法与手段不能得以顺利地实施。(3)学科建设问题:学科建设有赖于实验室建设,学科发展又主要依赖于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组建的实验中心是一个独立教学机构,是为多个教研室服务的。实验室因受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面对教研部(室)的个性化要求时出现一些困难。(4)管理与服务关系的问题:实验室独立于教研部(室)后,确实有利于树立实验技术人员的责任感,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但是,必须加强教育,明确实验中心管理体制的目的和意义,处理好管理与服务之间的关系,真正树立起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和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思想,强化服务意识。
2、今后工作的思考
传统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已经难以适应教学内容更新、学科的全面发展以及创新人才的培养,实验管理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
21 树立实验教学改革理念
学校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使从事设备管理、教学管理、一线教师统一思想,按照“基本技能——综合应用——创新能力”,建立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实验教学体系,循序渐进安排实验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个别到综合、由单一学科到多学科,有层次地设置实验课,形成新的实验课程体系。实验教学应分三个层次:基础层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主要内容是对理论内容的验证;综合性、设计性层实验是独立的实验教学;创新层实验主要是探索性方面的实验,通过与教师的科研相结合、开放实验室相结合、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教学。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学生尽早介入教师的科研,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必经之路。
22 更新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理念
以前实验室依附于教研室,各实验室相对独立,难以形成开放式、功能化的大平台,阻碍了实验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医学部成立的9个实验教学中心为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教学提供了可能的条件保障。实验中心既缩减了实验用房,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实验室利用率,又有利于教学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以及先进教学设备的引进。实验中心有利于改变封闭的状况,扩大实验室对外开放,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使实验室资源与社会共享,积极争取和开发社会服务项目。
从近几年机能学实验中心的改革效果看,我们必须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应充分认识到传统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已经难以适应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学科的全面发展。实验室功能单一性、从属性、重叠性、低效性、封闭性的弊端日益突出。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趋势,将朝着实验课程体系与实验教学内容整合化,实验室建设集约化,实验室管理规范化,实验技术人员配置专业化,实验室向学生开放化的方向发展。
23 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实验技术队伍是教学科研工作的骨干力量之一,对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充分发挥实验中心作用的关键。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验的传统使实验技术人员没有受到充分的重视,加之受到原有体制的影响,实验技术人员大多数是中专毕业,而我们看到“高级”人才,往往忽视实验技术人员的建设。然而,实验中心工作是一个技术性、专业化、科学性都很强的工作,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对全体实验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实验技术人员除了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外,还必须熟练掌握本中心其他专业的实验准备工作、技术工作,以适应实验中心工作的需要。同时,实验中心也必须有计划地对在岗人员进行短期培训、岗前培训,定期把热爱实验室工作、有培养前途的实验技术人员送出去学习进修。
实验系列有着自己特定的工作性质、工作范围,今后在职称晋升、岗位评聘、津贴待遇等方面在考虑科研业绩的同时,更应加大对实验技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业绩的考核,以及工作态度、爱岗敬业、整体素质等,从而促进广大实验技术队伍真正成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的骨干力量。
24 搞好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成立的实验中心虽然是独立的机构,但是,实验教学仍由原教研室按照课程要求安排计划,实验内容仍以“分割式”的单科性验证性实验为主体,缺乏整体性和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要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求,必须重视实验教学,抓紧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彻底改变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状况,建立以独立的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内容为主体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以加强实验教学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5 加强实验中心的管理,理顺实验中心人员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离不开实验技术人员的辅助,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二者的分离不利于教学与科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必须树立中心是为教师、教学服务的观念,明确实验中心主任职责和实验技术人员任务和职责。
在对教学仪器设备管理过程中,应本着“宁可用坏,不可放坏”的原则,强调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在这方面,有一些老师存在误解,认为实验中心的组建,是把原属于教研室的设备物资拿走集中,以后没有使用权或使用不方便。要打消这些疑虑,必须强调实验中心的服务意识。由于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设备共用频率增多,实验中心应提供详细的仪器设备清单,并注明各种仪器设备的功能,在使用仪器设备的同时,建立使用预约制度、登记制度,管理和维修制度。对仪器设备分类编号建档,实行帐、物、卡一致,规范计算机科学化管理。
26 争取建立国家、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6年开始,国家对近10年来的医学实验教学改革成果,中央、部(省)对各种专项基金建设的实验室的软硬件环境的建设进行评价。其根本目标和目的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满足现代实验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建立现代化的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为全国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改革提供示范经验,带动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目前,各省也陆续开展了基础医学实验室评估工作。为了将医学部的实验中心建成省内示范中心,我们必须认真总结经验,以现代大学理念为指导,树立创新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教师、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理念,着重加强实验室的软件建设,积极长期准备标志性成果,与培养服务型人才目标相结合,把人才培养、地方经济建设以及与国内各大学之间的沟通联系起来。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延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ydgjs@ybu.edu.cn
联系电话:0433-2733823;2732205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路977号 邮政编码13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