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研究所
 首页 | 部门简介 | 高教信息 | 高教动态 | 法规政策 | 通知公告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延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新闻   创新论坛   教育教学研究   正文
热门排行

金石柱: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初探--以延边大学为例


2007-06-21 阅读次数:

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初探--以延边大学为例

一、创新型人才的特点
1、创新型人才的概念
目前,各国在高等教育改革中均重视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出现了很多关于创新型人才的定义。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倡导培养创新型人才或创造型人才以来,有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学术论文不胜枚举。但对于什么是创新(创造)型人才,大家的观点并不一致。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富于独创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够提出、解决问题,开创事业新局面,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这种人才,一般是基础理论坚实、科学知识丰富、治学方法严谨,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同时,具有为真理献身的精神和良好的科学道德。他们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者,是最新科学成果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是未来科学家的培育者。
创新型人才的主要素质是:有大无畏的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有较强的永不满足的求知欲和永无止境的创造欲望;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较强的创造才能;同时还应具备独立完整的个性品质和高尚情感等。
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它是相对于不思创造、缺乏创造能力的比较保守的人而言的,这个概念与理论型、应用型、技艺型等人才类型的划分不是并列的。实际上,不论是哪种类型的人才,皆须具有创造性。
由此看出,我国教育界主要是从创造性、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角度阐释创新人才或创造型人才的。这似乎给人一种错觉,只要专门培养人的创造性、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便可大功告成。虽然也有个别专家的定义、解释涉及到了基础理论知识、个性品质和情感等因素,但并没有形成主流。
2、创造性人才的特点
从素质上看,首先,要有敏锐而准确的观察力。创新型人才的观察力应十分敏锐,能够见微知著,及时地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创新型人才的观察力同时还应当是准确的,能够入木三分,发现事物的真谛。其次,要具有严谨而科学的思维能力。创新型人才的思维必须严密,以保证在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和判断时做到准确无误。但同时这种思维又不是僵化的,要符合创新研究的思维规律,往往要有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独辟蹊径,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最后,要具有丰富的甚至是奇异的想象力。创新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而想象力则是这种探索的魔杖。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想象力就谈不上创造力。
从年龄段看,创新型人才主要集中在中青年。中青年时期是实现创新突破的峰值年龄。有人曾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年龄进行分析,发现科学家的创新高峰期是在3040岁之间。科研人员的许多成果或成就是博士学位论文期间的工作,或者是这一时期工作的继续和发展。因此,在重视发挥中老科学家作用的同时,必须建立起正常的人才新老交替和合理流动制度,破除论资排辈、因循守旧的陋习,支持中青年优秀人才创造性地开展研究工作。特别需要鼓励和支持二十几岁的科学家,在科技前沿领域和重大战略方向上独立进行创新研究与发展工作。
从培养的层次看,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渠道。大量的创新型人才都经历过研究生教育,有不少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都是在研究生阶段展现了超出一般人才的创新才能。对研究生的培养,要使他们有获取新知识的长久欲望,要有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始终涌动着强烈的创造欲望和激情,要有不畏艰难、勇于登攀的精神和严谨的学风。开设课程或进行课题研究都要把创新能力的启发、培养贯穿其中,使他们真正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从社会需求看,创新型人才应为国家经济建设或科技进步做出贡献。创新型人才不是脱离社会、脱离实际的怪才,应当是国家经济建设或科技进步的尖兵。检验创新型人才的根本标准,是看他能不能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或科技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就像华罗庚与统筹法、邓稼先与原子弹、袁隆平与杂交水稻密不可分一样,任何一个所谓的创新型人才的背后都是一项对国家、对人类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业。离开一定的事业谈不上创新,没有事业就不存在创新型人才。
二、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要性
1、知识经济的影响
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的生产、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今天这种深刻变革的时代,科学技术本身也在发生着巨大的革命。它特别要求国家、地区、企业和个人不断地创新。目前许多部门在这种时代变化的浪潮中生存而挣扎着。因此,大学也应该进行改革和发展来适应这种变化的环境。其改革的核心就是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努力培英创新型人才。
2、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
我国改革开放已经历了20多年,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抛弃,市场经济规律在未来我国社会中竟起到主导作用。市场经济规律作用下的社会要求人才要有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要有公平观念,要有超前意识。这些目标的实现必须有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的支持。
3、高等教育自身改革的需求
面对这种形势,教育部制定了专业目录调整,估计了个专业之间的溶合,改变了长期以来存在的专业过窄过专的不良局面,彻底改变毕业生对社会的不适应局面。这需要各高等院校调整自己的办学思路,调整专业课程结构和能力结构,改变延续了多年的教学思想恶化教学手段方法。
4、提高大学竞争力的要求
目前,随着大学规模和数量的增加,各大学之间提高招生数和就业率的竞争愈演愈烈,这归根结底是各大学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的竞争。
三、当前延边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结构缺乏灵活性。文理基本处于隔离状态,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失调,缺乏综合课和跨学科课程。
创造性人才需要有广博而精深的知识结构。创新是对已有知识的发展,在人类知识越来越丰富和深奥的今天,要求创新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就是既要有深厚而扎实的基础知识,了解相邻学科及必要的横向学科知识,又要精通自己专业并能掌握所从事学科专业的最新科学成就和发展趋势,这是从事现代创新研究的基础条件。
目前,延边大学各本科专业的选课基本上固定在共同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和短学期课程上,这些课程中通本专业相关的课程占绝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选择其它专业的课程。因此,还存在专业过窄的不良局面,因此不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综合素质。
2、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没有办出大学的特色。延边大学作为少数民民族地区的综合大学,目前有70多个专业。但是其专业种类来看,同其它大学相比,除了朝鲜-韩国语学院以外,没有什么特色。况且目前全国其它高校开办朝鲜(韩国)语专业的大学有40多个。因此,现在来看也谈不上延边大学的特色。
3、教学模式过于陈旧。延边大学大部分学科的教学模式还停留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上。这对挖掘学生的创造性能力非常不利。
4、学生的生活环境没有得到改善。延边大学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生活在宿舍区。但是长期以来,宿舍区的寝室和食堂没有得到很高的改善,卫生状况不容乐观,生活条件非常差。比如,目前延边大学生源遍及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很多学生习惯于引用开水。但是,长期以来,宿舍区饮用热水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很多学生到教学区打热水,这种生活环境很难使学生安心学习。
5、教师待遇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关键在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没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创新人才培养是一句空话。提高教师素质、吸引优秀人才、留住优秀人才、用好现有人才的关键在于待遇问题。目前,延边大学教师待遇明显低于全省其它高校的待遇,同全国相比也是如此。因此,近些年来很多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调离学校,严重影响学校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四、今后对策及发展方向
1、应该既有强制性选修课程范畴,又有完全自由的个性化选修范畴,这些课程会有效地保证学生的视野拓展和兴趣发展。延边大学目前的课程种类主要分成共同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短学期等课程。专业基础课是学生选择的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最新发展动态,培养他们分析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专业选修课是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爱好而选择的课程。短学期课程是学生在假期选择的跨学科的课程。通过短学期的开设,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可以外的知识,一定程度地满足了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课程的需求。但是,目前的短学期课程仍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且也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未能实现完全自由选课的体系。因此,在现有的基础上应该开设选修课,这里所说的选修课是指延边大学所开设的所有课程。学生在接受专业课教育的基础上,应该根据自身的爱好和需求可以自由选课,拓宽知识面,这对培养创造性人才来说非常重要。
2、应该构建能力取向的课程体系。这种取向的课程体系特征在于,尽管他们由于内容的需要而大量利用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但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点却是学习者自身发展的需要及对解决问题本身的能力关切,而不是为了学科知识。
3、加强办学特色,提高大学竞争力。延边大学位于在中国朝鲜族最密集的地区,借此优势延边大学应该创办朝鲜族民族风俗文化方面的课程,让更多的本地和外地学生了解朝鲜族文化,使延边大学称为在全国传播朝鲜族民俗文化的摇篮。并且成为中韩交流所需人才的培养基地。另外,延边大学借助同韩国和日本的频繁交流和朝、日语言优势,加强对韩国和日本的区域研究,使延边大学在中国成为研究韩国和日本的核心基地。
4、教学模式上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方法的推广活动。目前包括我校在内的全国各高等学校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能力非常不利。教师应该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题、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以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这里包括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为了普及新的教学模式,学校应该对新的教学模式加以研究、树立典型、进行广泛培训等措施,提高教师运用新教学模式的能力。
5、关注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个性的培养。积极改善学生的生活环境是一项重要的改善教育环境的内容,没有良好的生活环境,是对学生的不尊重,创新性来自于良好的生活环境。另外,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是发展学生个性的主要途径。目前学生的社团活动比较活跃,但是走与形式的现象也较严重。其主要原因在于学校没有学生进行社团活动的场所和正确的指导。
6、应该下大功夫,提高师资力量。培养创新人才的又一关键是教师能力的提高,教师能力的提高有多方面的途径,首先,改善教师待遇。教师待遇低,直接影响着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和留住优秀人才。近几年,延边大学不少学科带头人等优秀教师的调离现象同地待遇有直接的关系。其次,改善教师激励机制。学校和领导应该注意发挥激励机制的效应,激发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创新热情,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再次,减少教师的负担。目前,随着大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举措不断涌现。但是这些新的举措里有很多一部分是过于形式。如期末考试的出题和判卷,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各种表格等这些工作量过于多、过于形式。并且学校各职能部门把很多工作下方到系级单位,第一线教师业务任务繁重,很难专心研究教学和科研工作。
7、培养创造型大学应该从实际出发。目前延边大学的办学目标是建设全国高水平大学,如果能建设成真正的高水平大学当然是好事,但是目前我们延边大学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延边大学办学水平来说这一目标不符合我校实际。延边大学要想成为全国高水平大学的第一步应该是在地方(这里指的地方是以延边地区为重点,可以扩展到吉林省和东北地区)能够为经济建设起到积极作用。首先在地方得到充分的认可,今后才能够发展成全国高水平大学。因此,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多承担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科研项目,学校创造学生参与这些项目的机制,这种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陈世斌,高等地理科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研究,地理教育,2002,第6期,pp.48-49。
2、中国教育新闻网,什么是创新人才?如何培养创新人才?2006109日。
3、李玉玲,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浅探,教书育人:学术理论,2006,第8期,pp.12-13。
4、折延东,试论我国大学新课程体系构建,江苏高教,2005,第四期,pp.55-57。
http://rsxx.sdau.edu.cn/pycxrc.htm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延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ydgjs@ybu.edu.cn
联系电话:0433-2733823;2732205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路977号 邮政编码13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