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研究所
 首页 | 部门简介 | 高教信息 | 高教动态 | 法规政策 | 通知公告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延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新闻   创新论坛   教育教学研究   正文
热门排行

张龙、金灿、朴龙范:创新型院前急救护理综合性实验的开发与实践


2007-06-22 阅读次数:

创新型院前急救护理综合性实验的开发与实践

摘要:[目的] 开发创新型院前急救护理综合性实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方法] 由学生设计意外灾难或伤害事故现场及各种类型伤员;教师准备学生所需要的各种现场急救用品;让学生对现场伤员进行判断、分类、标记并对不同类型的伤员进行现场急救处理并转送。[结果] 通过创新型院前急救护理综合性实验的开发,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熟悉院前急救护理的基本技能和救护程序,提高了她们今后在急救工作中的急救意识和应急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掌握了初步的科研设计方法。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综合性实验;创新

院前急救是指伤病员从现场到达医院之前的就地抢救、监护转送至医院的过程,是急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的一个子系统,是急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院内急救的基础。它不是处理疾病的全过程,而是把工作重点放在救治伤病的急性阶段,为病人接受进一步诊治创造良好的条件。准确、合理、快速的院前急救措施,对挽救病人生命,减少伤残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院前急救护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目前院前急救护理实验教学以基础性实验为主,如: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基本现场急救技术的演示和操作,由教师演示后,学生仔细观察,根据要求动手操作。基础性实验能使学生巩固课程的基本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但长期以来,实验课在实验内容上只是对理论的验证,缺乏创新性;学生被动地学,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积极的思维和创新也没有探索的目标和方向,更有甚者,许多学生根本不动手,只是旁观。因此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实验的类型既要有基础性实验,也要有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运用知识、创新能力的综合性实验。从而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学习的新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院前急救综合实验的开发
2.1 实验对象
选择我院2005级专升本学生55人,学生随机分组,每组8~10名。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准备
教师于课前1~2周向学生布置任务,学生根据实验要求,作好课前预习、准备,并查阅资料,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从而设计具体的意外灾难或伤害事故现场及伤员,并确定急救方案。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准备所需要的现场急救物品和转送工具。
2.2.2实验设计
设计意外灾难或伤害事故现场(设计车祸、火灾等事故灾难现场或直接将不同类型伤员集中在一起,不涉及具体的事故灾难);设计伤员(设计具有实用性的、多样的、跨学科的模拟病人)。
2.2.3 实验物品
人体模型、除颤器、止血带、氧气袋、静脉输液装置、穿刺针、小夹板、担架、绷带、纱布、甘油纱布、胸带、胶布、衣物、棉被、清洁碗、生理盐水等。
2.2.4 实验实施
学生每组约10名,由3~5名学生扮演伤员,其余学生扮演急救人员,根据本组课前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处理现场伤员。学生设计的现场伤员中昏迷的伤员使用人体模型,并在模型的胸前粘贴卡片,写明伤员的主要体征;对意识清醒的伤员由学生扮演,并告知应有的主要症状,主要体征用卡片写明并粘贴在学生胸前。扮演急救人员的学生通过询问病史及查看卡片了解伤员的主要症状与体征,对现场伤员进行判断、分类和标记,并按急救程序,利用现场准备的实验物品,对不同类型的伤员进行急救处理,并将伤员转送至医院,做好转送途中的监护。

3.体会
3.1 院前急救护理为护理工作开辟了新的领域,做为急救或急诊护士应具有较高的素质,做到反应机敏,动作迅速,熟练掌握急诊急救器械设备的应用,熟知各种急重症病人的抢救程序,有效的配合医生进行救治,从而保证院前急救的效果。通过这次院前急救护理综合性实验的开发,克服了以往实验教学缺乏创新性,学生被动地学,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没有积极的思维和创新也没有探索的目标和方向的缺点,改进了实验教学方法,利用情景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熟悉院前急救护理的基本技能和救护程序,提高了她们今后在急救工作中“时间就是生命,生命高于一切”的急救意识和应急能力。
3.2 院前急救护理综合性实验的开发,激起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由原来被动和旁观者的角色,转变为实验的设计者、实施者和参与者,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3 院前急救护理综合性实验的开发,使实验教学由原来单一的基础性实验教学模式转变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对掌握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培养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院前急救护理综合性实验的开发,通过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设计意外灾难或伤害事故现场及伤员,并确定急救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初步的科研设计方法。
3.5 院前急救护理综合性实验的开发,要求学生综合多种知识和多种实验原理来设计实验方案,如:设计的模拟病人涉及急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基础护理学等各学科领域。从而着重培养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筱虹,李青,我国10年院前急救医学文献计量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1996,16(1):封3。
2.陈忻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J],中国科技信息,2005,10。
3.扬丽,急救护理学[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4.郭兴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探索[J],潍坊学院学报,2005,7(5)。
5.许敏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在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6,6,6(12)。
6.仲其军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J],山西医学教育,2005(1)。
7.周秀华,急救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
8.李春玉,灾害急救与管理[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6。
9.赵杰等,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深化实践教学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03,4(5)。
10.刘均娥,急诊护理学[M],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1。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延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ydgjs@ybu.edu.cn
联系电话:0433-2733823;2732205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路977号 邮政编码13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