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研究所
 首页 | 部门简介 | 高教信息 | 高教动态 | 法规政策 | 通知公告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延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新闻   创新论坛   教育教学研究   正文
热门排行

潘畅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谈


2007-06-20 阅读次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谈

提要:
树立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质量观,提高创新教育的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阶段后,高校面对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做大做强,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课题,也是高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谋求高教事业走内涵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学生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工作如何在“第二课堂”促进学生创新教育的实施及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在学生工作实践中,创新观念、机制、队伍、内涵和载体等,努力构建学生工作的创新教育体系。
关键词: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序 论
创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义,谈素质教育不能不谈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高等教育中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是当前教育中的热点话题。二十一世纪是一个蕴含巨大希望的新世纪,是以信息化和国际化为特征的、各国凭借知识资产进行激烈竞争的时代。科技与文化的发展对各个行业和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多门类科学和技术的综合与交叉越来越影响人类的生活,人类与自然环境优化共存越来越成为科学研究的重点。这些时代特征极大地影响着社会的文化、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因此,科技与文化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发迫切。重视和加强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多年来一直坚持和强调的优良传统,也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学校各级领导应该防止出现只抓教学、科研而忽视思想建设的倾向。江泽民同志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教育都要摆在重要的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对于正在接受教育的新时期大学生,他们将是我国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生力军。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如何,都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会后继有人,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培养大学生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具有为祖国求学的拼搏奉献精神,是我们高等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也是高校工作的首要任务。
一、新时期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务
关于德育的战略地位及其重要作用,党的三代领导人都曾有过精辟的论述。毛泽东同志在建国初期便向全国学生发出“三好”的号召,要求学生努力做到“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邓小平同志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提出学校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以上论述为学校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参照,也是确立以德育为核心的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的重要理论依据。
1、理想人格的基本特征
新时期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定位应服从于社会和时代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服从于国家的大政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其核心是塑造新型理想人格。结合新时期的时代特征与精神,这一理想人格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健全的自我意识。包括对自己的正确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意识,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具有主体意识、自律精神、协作意识和法制观念,追求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协调发展,注重个人的全面修养,有理想、有使命感和责任心,自尊、自立、自强。
第二,健康的价值取向。价值观关系到一个人的重大行为选择。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作为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基本任务。当代大学生只有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以人民群众为最高价值主体,以实现四化、共同富裕为共同价值目标,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价值标准,坚持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坚持物质利益与精神追求的统一,坚持艰苦奋斗与适度消费的统一,才能肩负起祖国和时代赋予他们的历史使命。
第三,富有创新精神。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指出:“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惟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是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思想道德教育也应该成为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沿阵地。应为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营造宽松的良好环境,使之敢于突破常规,挑战权威,时刻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面貌。第四,适应能力良好。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性格开朗,为人处世灵活稳定;情绪反应适度,乐于以新的方式和态度对待生活,在生活方式中表现出个性化和理论化的高度结合:与周围环培保持良好接触,能较好的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
2、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新要求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然而,我们也深深地感到,传统的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新要求,也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新需要。高校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应当实现以下五个转变。
(1)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到以学生为中心高校思想理论教育要开展主体性教育,摒弃传统教育中对权威的盲从、依附以及个人主体意识弱化的不平等观念,注重受教育者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能动性,建立起一种全新的、平等的、合作的、协同建构的师生关系。教师的角色将从“独奏者”转为“伴奏者”,并且不再把主要责任理解为教会、教全、教得尽善尽美,而是致力于唤醒受教育者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学会、学活、融会贯通。当教育者真正做到为促进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而教、为不教而教的时候,教师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导者和导师,学生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和学习者。教师要善于质疑,激发学生对一系列问题开动脑筋,进行深入思考和仔细分析。让学生走上讲台,大胆地发表个人见解,教师坐在学生中间,听取学生的发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教师通过对课堂信息收集,总结学生发言情况和结果,形成正确的判断。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让学生广泛参与,使大家觉得在这片天地需要的是创造,经过质疑、释疑、创新这一过程,使学生真正学到东西。
(2)从继承为中心转到以创新为中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需要的根本行动策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我们的学校教育应当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前人知识之外,还应懂得如何寻找工具以及寻找合适的工具,去猎取为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或信息,懂得如何分检、合成、提取、加工日益膨胀的信息,培养学生善于抓住新问题,运用新方法,提出新见新的能力,并培养他们具备打破旧概念、原理、经验而独辟蹊径、标新立异的勇气。
(3)从以思想理论说教为中心转到以解决学生思想实际问题为中心。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趋于务实,思维方式活跃,他们并不满足于教师的空洞理论说教,而希望就理论与实践的有关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希望学到的知识能够解释和解决当今社会现实问题。因此,思想理论教育教学一定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和“学马列要精,要管用”原则,把理论性、科学性、思想性、现实针对性统一起来,要在“精”和“用”上下功夫。
(4)从以灌输教育为中心转到以渗透教育为中心。“渗透式”教育则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十分重视学生自己的活动,让学生通过看、听、讲、练以及比较、分析和模仿,加深对社会规范、政治思想的理解,然后主动自觉地接受社会系统的约束。这种隐性教育过程可以有效地防止教育对象逆反心理的产生。所以,在思想理论教育教学中,我们应当利用社会环境熏陶,借助各种媒体感化,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寓思想教育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以及大学生理论社团自主学习等路径,开展渗透式教育,在开放且相对宽松的教育环境中,使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教育成为完全自觉和自愿的行为。
(5)从以应试为中心转到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为考试而学习的导向机制必须进行改革创新。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考试是检查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同检查产品质量是保证工厂生产水平的必要制度一样。当然也不能迷信考试,把它当作检查学习效果的唯一方法。要认真研究、试验,改进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使它完善起来。”现在,许多西方国家不再把终结性考试看得过重,而更重视形成性测验,强调教学评价与教育过程的有机统一。比如美国高校教师给学生评分,一般不看重期终考试,甚至没有正规像样的期终考试,其评分办法往往是综合学生平时作业、专题论文、课堂讨论参与程度以及课程论文等方面的情况,最终给学生评定出该课程的学习成绩。
二、新时期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措施
学校要适应社会发展、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教育的目标应定位在“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具体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创新教育应侧重于“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和提高
如何指导大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方面尽快适应新时期的要求,适应社会的需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培养他们成为复合型或综合型人才,这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加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探索能够引导大学生实践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形成创新人格,努力成为见贤思齐、身体力行,成为服务人民、奉献社会、追求真理的创新人才的新路子。学校要营造有助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氛围,努力提高大学生对创新的认识,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良好舆论氛围。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有针对性,又要多样化,尊重大学生的兴趣和选择,使学校的管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通过创造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培育良好的团体氛围,建设积极有效的规章制度,就能形成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外部环境。
第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加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意识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受教育者获得自我教育的意识与能力,要通过依靠大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锻炼、自我培养的力量,实现大学生个性培养、激发个人潜能的自我教育、自我塑造功能,从而形成独具个性的创新能力。在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引导大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坚定创新志向,具有改革创新、积极进取的欲望,并具有充分的自信,使大学生以强者的身份来面对现实,给自己尝试的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积极调整不良情绪,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生活和工作,积极进行人生的自我设计,确定好自己人生的成才目标。
第三、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水平。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劣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优秀的校园文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浓厚的人文氛围和广阔的教育平台,它不仅为高校创造出良好的育人氛围和教学环境,而且为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撑,直接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学校校园文化特别是作为其核心层次的校园精神文化,体现了高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而学校的规章、校风、学风等,又形成了一个学校的集体行为和心理定势,使校园文化具有鲜明的规范作用。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大学生学习方面的一项基本建设,也是学生自我人格塑造的重要内容。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促进其健康成长。校园文化建设应注重统一规划,校园环境建设要营造浓厚的“人本”味,要有体现现代生活气息的人文景点或建筑;学校的绿化带要整体规划,有人性化的、健康向上的行为规范警示,加强科学的管理。为此,学校要努力构建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先导、以师生的共同生活为主体、以独特的校园精神为内涵、以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目标的校园文化体系。在指导思想上要正确处理一元化与多样性的关系,增强政治意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牢牢占领校园文化阵地。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上要与学生的特点相吻合,注重对学生适应性、和谐性和持续性的培养,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发展。学生既是校园文化的实践者也是创造者,他们既接受校园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又为校园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要从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加大投入,提供物质基础。建立健全一系列管理制度,理顺各部门的关系和职责。加强文化载体建设,发挥校报、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橱窗等新闻宣传平台的作用。加强共青团和学生会,各学生社团的作用,通过他们精心设计和认真组织的各种高品位的学生文化活动,更好地展现校园文化的魅力,把学生吸收到优秀校园文化的创造活动中来,各展所长,从而形成生动活泼的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良好局面。
第四、以党建带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1、积极推动学生党组织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造就一批又红又专的学生党员和积极份子。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加强学生党组织的建设,就是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优秀大学生吸收到党内来,把党支部建在班上,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学生党支部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抵制腐朽落后思潮侵蚀、树立良好学习风气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坚强堡垒。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并成熟发展的重要时期,发挥生活在他们身边的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他们耳闻目睹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和奉献精神,将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促进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党组织是核心,共产党员是骨干,加强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增强高校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2、学校要切实加强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努力把党支部建在班级上,实现“支部建在班上”和“学生党建工作以学生为主做”的工作模式
学校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一定要抓“四早”,即早教育、早发现、早培养、早发展。新生一进校,就要对他们进行党的基础知识的教育,激发学生的政治热情,为发展学生党员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选拔学生干部要着眼全局,切实把那些学习成绩好、素质高的学生提上来,尽早地培养他们。及早做好入党积极份子的教育培养工作,积极组织入党积极份子参加学校党校学习,使每个入党积极份子积极靠近党组织,加强积极份子队伍的规范管理,缩短积极份子的成熟期。要贯彻“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对那些成熟较快,素质较好的积极份子要早发展,实现“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三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同党的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作用。
第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以教育者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担负着对广大学生进行教育的使命,其自身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效果
身教重于言教,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人格力量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将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人格的力量往往能唤起他人的理性良知。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信仰坚定,才能以自信引导他信,以自己的人格力量使学生心悦诚服。这支队伍的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加强这支队伍的建设,尤其是抓好对年轻的教职工的培养,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这是校党委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作为学校的一名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事物,了解新情况,紧跟时代步伐,坚持解放思想,联系高校和大学生的实际,不断研究新情况,阐释新问题,做出新概括,讲出新知识,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三、我校新时期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务与形势
2008年上半年,我校将接受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这是一项十分繁重、紧迫的任务,需要全校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晰办学指导思想,提升办学理念,全面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评建的“十六字方针”。本科教学评估的目的,归根结底是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领导开展本次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目的之一就是要将思想认识进一步统一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上来,通过教育创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讨论,提高全校教职员工创新人才培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我校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确定了建设“教学研究型”的“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按照“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标准,我们有两项工作迫在眉睫:
一是在研究生教育方面。研究生教育的水平,代表着一所学校的办学能力、办学水平、办学层次和学术地位、学术影响。一方面要加大研究生教育的招生力度,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一方面要努力提高研究生教育的水平,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通过研究生教育,加大理论创新和科技创新,力争在理论创新和科技创新方面有所突破,特别是在优势与特色方面,在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方面必须有所作为。
二是在本科生培养方面。当前,我校面临的最大实际就是如何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全面提升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关于这个问题,金柄珉校长在刚刚召开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动员大会上曾经讲过:“在历史上,延边大学一直得到党和国家各级政府的关心与支持,尤其是合校以来,我校先后被确定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重点建设学校,2005年又成为吉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重点支持建设的学校。党和国家各级政府给了我们这么多的关心和支持,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加快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尽快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现在到了我们向党和政府提交满意答卷的时候了”。在这一点上,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任务、目标是一致的。我们同样也要向党和政府提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同样也是没有退路的。否则,我们不仅愧对党和政府,同时也无颜面对我们的学生、学生家长和整个社会。合校以后,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改革,如实施了即点学分制、双学位制、主辅修制、三学期制和弹性学制,以及适合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大文大理的改革,3+1、2+2等分流培养模式的改革等等。这些改革既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又为我校今后的改革发展积累了经验,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面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过去的培养方式和一些制度规定,就显得已经有些不那么合时宜了。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修订那些不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规章制度,一方面要学习先进的创新人才培养经验。例如导师制培养方案,选送学生到国外进行生活体验、制度体验的培养方法,以及开展社团活动、支持科技创新活动的方案等等。我们应该不断地挣脱束缚创新人才培养的种种清规戒律,建立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制度措施和能够鼓励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机制。要在规章制度、政策措施方面为创新人才成长创造宽松的环境。
结 束 语
回顾过去,我们此起彼伏,展望未来,我们心潮澎湃!在经济建设大发展的今天,我们有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时代赋予我们新的历史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勇敢的面对,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新世纪是开拓创新的时机,更是我们延边大学飞速发展的良好机遇。让我们在党中央精神的正确指引下,开拓创新,将金柄珉校长的讲话落到实处,脚踏实地的,为把我们延边大学建设的更加美好而努力奋斗!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延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ydgjs@ybu.edu.cn
联系电话:0433-2733823;2732205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路977号 邮政编码13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