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研究所
 首页 | 部门简介 | 高教信息 | 高教动态 | 法规政策 | 通知公告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延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新闻   创新论坛   教育教学研究   正文
热门排行

方民镐:扎实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大学


2007-06-15 阅读次数:

扎实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大学

学校正在开展的第六次教育思想大讨论暨创新教育论坛,是在中国高等教育从理论到实践日益深化的大背景中进行的一次观念更新。经过前一时期高等教育外延式的大发展,面临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任务和高水平大学的建设任务,现在更需要冷静思考现代大学发展的深层规律,使观念更新从口号真正变成我们每一个人的实实在在的工作实践。
一、弘扬办学理念,推进教育创新
去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了建设创新性国家的战略决策,为全国高校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现代大学的三大职能,必然要求高校成为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和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建设高水平大学就意味着尽快更新观念,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建立起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
这是一个新的挑战,更是重要的发展机遇。每一所大学因其各自的历史传统、特色发展、目标定位不同,推进教育创新,培养创新人才,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途径、方法和措施都会各具特色。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如何把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中。
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是经数代人的努力和长久的办学历程积淀而成,最深厚地内蕴着学校的学科特色、人文特色、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办学理念又是大学走向社会中心过程中展现引领社会功能的特殊意义上的文化创造。因此,这样的办学理念一经形成,作为学校的灵魂和其文化、精神的象征,势必是学校改革发展中的总体规范和贯穿始终的主线。
校庆五十五周年我们结合大学文化建设的大讨论,总结学校的传统与特色,提出新的校训:“求真、至善、融合”。它作为学校办学理念在文化高端上的理性总括,将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发展中凝聚的优良传统和特色,与大学之崇尚学术、追求真理;完善人格、造福人类;多元共存、融化、汇合的崇高理想完美结合在一起,使全校师生更加明确了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成为学校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建设的核心。
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和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我们更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作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如何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做出贡献,尤其是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起到引领的作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最为现实的工作任务。
暂且不论其他外在的制约因素,新、旧教育观念上的矛盾,创新、传统人才培养内容和措施上的矛盾等等,这是制约我们达至更高目标的内在因素。此次的教育思想大讨论的重要意义就在于打破这些瓶颈。
教育创新是一项奠定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观念、构建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内容、建立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制度机制、建设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校园文化环境等全方位的系统工程。这一创新应基于国家对高校的建设任务并要坚持两点:其一,创新的基础是既有的校情、特色和学校目标定位;其二,必须要体现学校发展的未来志向。归根结底,创新的要义在于立足现实,走向未来。不应让创新成为无本之木,丢掉特色便难以成大事。
应该把学校的传统与特色、现实与未来发展、学校个性的价值观念和现代大学普适的崇高使命完美熔铸为一体的办学理念贯穿在教育创新的整个过程中,内化为我们全校师生共同认知、认同的理想和不懈努力的奋斗目标。果能如此,先贤们的优良传统在传承中不断获得更新,个性鲜明的办学特色不断转化为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强大竞争力,彰显自己与众不同学科与师资特色、教学和研究上的独特风格,高扬自己学校个性化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气派。
归根到底,校训是一所大学的办学领导者和全校师生对自己大学的理性认识和目标追求的理念概括——办学理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思辨,而是应该实实在在地不断加以凝练的价值取向和努力实践的奋斗目标。作为“211工程”大学和省部共建大学,我们必须成为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尤其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一所大学。
在与全国众多大学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共同奋斗时,坚持和弘扬我们的办学理念,方能彰显我们大学独树一帜的特色和无以替代的地位,培养的人才也将是内蕴了延边大学理念和个性的创新型人才。
二、建设高素质管理干部队伍,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
自从用核心竞争力概念研究大学发展以来,论者对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内涵、构成要素、培育途径等进行多方探讨,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从理论和实践上作了很好的探索。这些研究虽还有各自不同的阐释,但对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似乎有着大体一致的认识,即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存在于三个方面:大学精神、大学制度和大学学科增长机制。一所大学的管理干部队伍的素质如何,实际上对这三个方面的建设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作为大学制度建设与创新的直接承担者,建设一支爱岗敬业、素质优良、高效团结的管理干部队伍,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高水平大学的一项紧迫任务。正如周济部长指出的那样:管理也是生产力,严格、科学、规范的管理是推动大学创新的有效力量,是提升大学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要增强干部队伍的学习意识、创新意识。建设创新性国家的战略目标对高校提出的更高要求,高水平大学的内涵、努力方向和建设任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不断丰富深化的高等教育发展理论,这些都要求我们每一位管理工作者要不断加强学习,吸纳新知,更新观念,成为具有理论深层感悟的管理干部。通过这种不断的学习,要尽快成为自己所管理领域的理念先行者和懂行的实践者,在工作中能够善于总结,认真思考,拿出新思路、新方法,用创新精神推动工作实践。
要增强干部队伍的大局意识、协作意识。部门和部门之间,学院和学院之间,分其责则为学校总体运行网络中的单个基点,合其势则是学校总体工作任务之集成。必须牢固树立服从、维护大局的工作信念和互相协调、协作的工作意识,既要认真负责各司其职,更在学校总体工作任务上成为紧密协作的团队。很赞同这样一个观点:团队不同于团体,团队的作用在于相互补台,主动为其他部门提供良好协作。建设和谐校园,推进创新团队建设,管理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上理应做出表率。特别是建设高水平大学所需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繁重、复杂的工作任务,这更需要建设真正具有大局意识、协作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管理干部队伍。
要增强干部队伍的“三个意识”,特别要加强公仆意识。胡锦涛总书记不久前要求领导干部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国家和区域社会对我们学校提出的更高要求和需求,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工作任务和竞争压力,要求我们管理干部队伍应有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作为承担学校人力、物力和财力调配权的各级干部,还要有强烈的节俭意识,在工作中以最小成本力求最大效益。始终要以公仆意识为全校各族师生员工服好务,这应该是一支高素质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的工作宗旨。学校改革发展中如何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管理工作真正做到以广大师生为本,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管理理念的更新,是极其重要的实践课题。
要增强干部队伍的实践意识和责任意识。管理干部队伍是学校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如何,直接关系着学校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特别是作为学校党政班子和全体师生员工之间必经的中介层面,学校的发展目标、工作任务能否真正落到实处,成为学校全员的共识和共同实践,管理干部队伍的责任尤为重大。通过学习和实践切实提高管理干部队伍的责任意识、实践意识,要真正做到人在其位专心谋善政,敢于创新,大胆实践。有一句过去常为引用的话: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性因素。学校“十一五”规划已然确定,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摆在前头,这些都要求我们加快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建设步伐。
有一个深切的感悟是对“管理”的一种新解:管理是在校园营造激励人们释放能量的氛围,而不是抑制人们能量的发挥。通过这次教育思想大讨论,我们要努力建设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并引领管理工作迈向更为科学、民主、宽松、和谐、人本化的新高度。
建设高水平大学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任务。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工作方法的创新,扎实工作的毅力和恒心,以及其他涉及这项工作的一切,都是高质量发展,快速发展所必需的。我们学校每一步关键性发展阶段的教育思想大讨论都成为跨步发展的先导一样,也相信这一次的大讨论会成为建设高水平大学的一次动员。当然,事业无止境,改革与创新也将是持续不断的过程。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延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ydgjs@ybu.edu.cn
联系电话:0433-2733823;2732205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路977号 邮政编码13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