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研究所
 首页 | 部门简介 | 高教信息 | 高教动态 | 法规政策 | 通知公告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延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新闻   创新论坛   教育教学研究   正文
热门排行

聂鸿英:关于构建高等院校大学生语言教学


2007-06-19 阅读次数:

关于构建高等院校大学生语言教学新的知识体系的思索与研究

摘要:
以往高校的语言教学给学生传输的知识体系,存在偏颇,导致语言教学效率低下。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明确“语言教学的取向”,在讲授传统的语言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构建一个新的语言教学知识体系,即突破以往语言教学重静态、轻动态,重形式、轻功能,重语言、轻言语的局限,进而真正完成语言教学的使命。
关键词:高等院校;语言教学;知识体系
现代的语言学科可以说是高等院校比较重要的基础学科,它对于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及综合素质,都有很大的作用。我们都认识到语言教学重要性,可是由于这门学科本身的限制,在具体的教学当中,老师又只注重知识理论的传授,讲者很辛苦,听者很枯燥,感觉不到这门课的实际价值意义,长此以往势必导致语言教学效率低下,这其中很大原因是我们在教学中采用的语言知识体系存在偏颇。我们所说的“偏颇”,是指忽视语言运用研究的偏颇,即重静态、轻动态,重形式、轻功能,重语言、轻言语的偏颇。我国语言学界长期宗奉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创始人索绪尔就在把全部语言现象明确地区分为“言语行为”、“言语”和“语言”之后,认为言语活动不知道怎样理出它的统一体而将其弃置一旁。而转换生成语言学的鼻祖乔姆斯基也在把语言现象划分为“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之后,认为语言学的真正对象是“语言能力”,描写“语言行为”不能揭示语言的本质,也把它束之于高阁。
语言研究这种忽视运用的偏向对语言教学的影响很大。语言教学肩负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即言语交际能力,而传授静态的语言知识对培养这种能力究竟有多大作用呢?这两者的关系学术界虽然还不很清楚,但是,语言学习监控模式的创始人克拉申(S.D.Krashen)认为,这套通过学习得到的知识,可以对语言的输出起监察作用,却并不一定能转化为隐含的语言能力。也就更毋论转化为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了。大量的事实更是反复证明,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哪怕梳理得一清二楚,背诵得滚瓜烂熟,但一到交际运用,往往无济于事,使不上劲,形成人们所说的“语码一交际”困境。问题的症结就在静态语言知识传授的偏颇上,它不合语言自身的规律,单纯传授这套知识,也不合语言学习的规律。
语言教学长期以来面临的这种困境,原有的语言知识体系与语言学科性质、目的和任务不相适应的矛盾,形成了对于语言教学的挑战。可喜的是,这个问题已经得到语言学界的广泛重视。注重动态、注重运用、注重言语的探究成为当今语言及教学研究的潮流。在言语和言语行为的广袤土地上,人们开拓进取,建立起一批以言语研究为中心的新兴学科,如语用学、篇章语言学、语体学、功能主义语言学、交际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等。这些学科起始和归宿于语言的运用研究,与语言教学的性质、任务联系紧密,为语言教学更新知识内容,建构科学化的言语知识体系提供了大量新颖的理论。当然,语言教学不宜也不可能将上述理论照单全收,而应从培养交际能力的需要出发,择选急需而适用的部分,构建语言教学新的知识体系。这主要包括:
(一)言语交际能力知识(communicativecompetence)
此概念是海姆斯针对乔姆斯基语言能力(1inguisticcompetence)的概念提出来的,指的是利用语言资源来表达和理解言语意义的能力。这种能力具有依据语境和角色创造性运用的特征。具体说,是由三个方面的能力构成的:
1、语言能力。习得阶段就已掌握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是大脑内在化的东西,而不是一些背熟了的词汇和语法规则。
2、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competence)。把握种种言语功能(如陈述、宣告、发问、表态等)和言语功能变体(不同语体和言语风格)的能力。
3、话语能力(discoursecompetence)。运用语篇来完成言语行为的能力(包括独白语篇和对话语篇)。
(二)语用原则知识
语境原则。言语交际是在语境中进行的。语境知识是所有语言运用知识的生长点和中心点。相关的一是语境类型知识(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一是语境功能知识(解释功能和过滤功能)。语境原则是语言运用的总原则;派生并体现为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合作原则。言语交际无论是对话还是独白,都要看对象,以合作为原则,才有可能完成交际任务。其中包括四条具体的原则:质的原则、量的原则、关系原则和方式原则,是根据特定语境说什么、说多少、为什么说和怎么说的原则。是指导言语技能训练的准绳。
礼貌原则。包括得体、宽容、赞誉、谦逊、一致、同情六条具体原则。礼貌原则是对合作原则的补充,都是制约话语选择,确保实现交际意图的原则。同样是指导言语技能训练的准绳。
(三)言语行为知识
行为是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言语作为受一定目的意图支配的交际活动,自然也是一种行为。在语用学看来,人们用来交际的基本单位不是句子,而是陈述、宣告、发问、使令、称呼、应答、表态等有明确意图的言语行为,而诸如此类的言语行为又是利用句法结构、逻辑、语义、语境信息等手段来实现的。言语行为及其相关的实现手段具有一系列知识。这部分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紧扣交际意图,自觉运用语言的能力大有裨益。
(四)语用结构知识
在语用原则支配下的言语行为主要是由话语的语用结构来完成的。由于言语行为旨在交际、传递信息,因此,由之决定的语用结构首先是信息传递的结构,包括由语境提供了的已知信息和语境未予提供的未知信息两部分。其结构模式是“已知一未知”。而表层的体现又可有“未知一已知”的变式,如“你怎么了?”可以是“怎么了,你?”的形式。信息结构的这种不同表现与特定的交际意图和特定的语境因素相关,构成语用的心理结构。信息结构和心理结构是两个相关而又有很大区别的语用结构。信息结构的表现形式相对要简单一些,心理结构则有语序、重音和语义限制成分等诸多复杂的表现手段。语用结构知识较之静态的语言句法结构知识更加切合语言运用的实际,对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有更为切实的价值。
(五)语用含义知识
交际中所传递的信息是以概括、抽象的语言意义为基础,又远比语言意义要复杂的语用含义(或称语话意义、言语意义等)。语用含义的生成、表达和接收、理解与以上三个部分的内容都密切相联。在一定的语境中,有意违反合作原则或礼貌原则会得到相关的语用含义;一定的语用含义可以在不同的言语行为中生成;语用结构形式和语用含义的关系也不是一对一的,等等。“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将其中的一系列知识“存乎一心”,是交际信息有效生成、灵活表达、准确接收所必需的,因此,也是培养交际能力所必备的知识。
(六)语篇知识
语篇是大于句子的言语组合。以往的研究只管到静态的句子(句型),不涉及运用中的话句,更不涉及大于话句的语篇运用问题。语言教学所讲的篇章知识,也主要是文章学、写作学而非语言学范畴的知识,比如“起承转合”之类,没有科学的语言形式,缺乏可操作性。目前语篇研究的成果主要有以语音、语法、词汇等为手段的语篇连接知识,语义关联的语篇连贯知识,语篇的结构单位及篇章功能、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的知识。语言教学一般以篇章为对象,因此,系统的语篇知识为读写听说四个方面不同体式的成篇训练提供了十分适用的知识。
(七)语体知识
语体,也称文体,指适应不同交际语境、交际对象、交际内容、交际方式的需要而产生的言语功能变体。语体学研究的是语体构成因素及其功能问题,各式功能变体的言语特征和言语风格问题。这部分知识无论在口语运用还是书面语运用方面,无论对于培养学生读写实用文章的能力还是鉴赏各种文学作品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知识。
当代语言学相关学科中有利于交际能力培养的适用成果,为语言教学言语知识体系的建构提供了材料。而建构一个新的教学知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这里有几个问题还需注意:
(一)新的知识体系是言语知识体系,并不意味着淘汰原有的语言知识。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要素之一,舍弃语言知识光谈运用和交际知识,正如舍弃运用和交际知识光谈语言知识一样,都有偏颇,都不能培养交际能力。问题的焦点不在于此,而在言语知识体系中原有语言知识的位置在哪里。我们认为,不应再在新的体系中系统地安排那套静态的知识了。对此,张志公先生1985年提出语言教学科学化的新设想时就曾明确地指出:“新的知识系统是指实际运用语言的知识系统,而不是纯粹的语言理论的知识系统。”[1]应当服从于言语知识体系建构的需要,把语言知识分散融入到新的体系中去。这就是说,新的体系应当以言语知识为纲、为纵的线索,以语言知识为目、为横的楔入。比如,在语用含义知识中融入词语构成、单句结构、复句关系的知识;在语用结构知识中融入句法成分、句法结构知识;在语篇知识中融人词类、词汇、复句、句群知识;在语体知识中融人修辞、风格知识,等等。静态的语言知识一经融入动态的言语知识体系,就有可能真正发挥起它的作用来,而不会再让人觉得教而无味、学而无用。而且,同样的语言知识还可能在新体系中的不同部分一再出现,使学生得到反复体认、反复训练,语言知识才有可能真正转化为交际能力。这样,过去一再强调的语言知识要“精要、好懂、有用”也就不会再是纸上谈兵的空话了。
(二)新的知识体系以当代语言学言语研究为中心的诸多新兴学科为自己的建构基础,而这些学科都各成体系又相互渗透和交叉,有的本身也处在发展建构之中,因此,对于上述学科的知识材料需要精心筛选。具体说要注意以下两点:
1.择选的知识项目必须是成熟而公认的成果,存有争议的内容不宜吸纳。目前尚在通行的教学语法体系就是以成熟而公认作为语法知识择选原则的,作为原则和方法,应当借鉴。
2.择选的知识项目应当形成有机联系的言语知识和言语技能训练体系,而不是各学科的知识杂烩。这样一个教学知识体系的建构,对于促进相关言语学科的研究,建构统一的科学言语论无疑有积极的反作用;而新的教学知识系统也必在这种良性互动中得到充实和改善。
(三)新的知识系统的确定还不等于可供操作的科学化的教学训练系列。知识在其系统中的位置与它在教学系列中的安排并没有固定、必然的联系。必须把知识系统落实和化解到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分阶段、分年级、分单元的科学系列中去。这样的系列自然也要以知识系统本身的内在联系为参照,更应以学生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发展规律为依据。要充分利用思维发展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关于言语习得与发展研究的成果,把握各年龄段言语、思维发展的特点,把知识系统的组成内容安排成与上述特点相适应的一环扣一环的教学“链条”,亦即组织成一个一个以“发展”为线索串联起来的各有教学重点的单元,最终建构起科学化的言语教学新的知识体系来。

注释:
[注1]
张志公《关于改革语文课、语文教材、语文教学的一些初步设想》,载《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暨蒙学书目和书影》,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张志公先生在该文中还说:“我重新回顾了语文教学的过去,也回顾了自己以往研究这个问题走过的路程,深深感到自己的认识需要前进。”正是在这样充满历史感和使命感的反思当中,张志公先生提出了关于语文教学知识系统问题的这一精辟见解。

参考文献:
[1] 吕书湘,语文教学的两个迫切的问题[N],人民日报,1978年3月6日。
[2] 唐晓纯,人文社会科学大学生自然科学素质的创新教育,教学与研究[J],2005年3月。
[3] 封文波,试论音乐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现代教育科学[J],2005年3月。
[4] 冯建军,当代主体教育论——走向类主体的教育[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
[5] 成有信,现代教育论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延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ydgjs@ybu.edu.cn
联系电话:0433-2733823;2732205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路977号 邮政编码13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