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恩华:创新体育专业的教育理念
摘 要:面对体育学院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我们以培养具有民族特色的新型体育人才作为突破口,以改革体育专业的教育理念为着眼点,提出体育专业课程改程改革的新措施和新设想。
关键词:体育专业;民族特色;经营。
引言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往今来概莫如此。作为全国211工程的大学之一,我们应立足于长远,以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姿态,搞好创新和发展。在校内这种大环境下,体育学院在经历了10年之后,新的矛盾产生了,体育专业原有的培养目标同学生的就业现状产生了较大的“裂痕”,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下滑,在压力面前,学生顿感困惑和茫然,为自己的前途忧心忡忡,由此而引起的学生学习热情下降,厌学、旷课、脱离学校,甚至缀学等情况。这一问题的产生已成为制约我院未来发展的“瓶颈”,若不解决,后果难以设想。如何摆脱这一困难局面,我们认为,以创新体育专业的教育理念为先导,以培养新型民族特色的体育人才为途径,是我们解决目前面临困难的有效方法,困难对于刚诞生不久的体育学院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1、全面提升体育专业师资队伍的质量
1.1 转变教育理念
体育专业师资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打破传统教学中老师只管负责教、学生只管负责学的旧模式,建立起师生互动、相互沟通、教学相长的教学观念,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树立新时代体育教育观,打破过去的重技术轻理论、重竞技轻普及、重身体轻智力等倾向,树立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观,特别是加强体育专业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打破传统教学中的重考试结果,忽视平时的教育过程,培养学生不仅有发达的身体和精湛的技术,更要有智慧、有思想、有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用我们的教育成果改变体育专业学生的面貌;打破传统教学中学科面过窄,教材单一,搞好课程改革,扩大学科,及时吸取扩充新的教材内容,树立“以人才发展为本”、“以市场需求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以考试分数和技术达标为指挥棒,死读书、死练技术的教学方法,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观,重视学生内在品质的培养,关注学生的人生观和情感的发展趋势;打破对学生犯错误处理时,表面严厉而实质粗糙的工作方法,教育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自主意识,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变被动式教育为主动式教育,在激烈竞争的人才市场面前,充满信心。
1.2 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高等教育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毋庸置疑,名师出高徒。教师的自身素质、人格魅力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先决条件。新思维、新课程、新技术和新的教学手段,必然引发教育观念的转变,体育专业教师必须打破“一次性教育”的传统观念,树立终身接受教育的理念,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学院要为教师的再学习创造条件,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既有长期培训计划,又有短期提高措施,作为个人,全面制定自己中长期再提高的学习计划,挤出时间学习新知识,关注本学科前沿领域发展趋势,并且关注相关学科的发展,领悟好一桶水和一杯水的辩证关系,在教育改革中身先士卒,结合体育专业特点,大力倡导终身修练体育基本功,将体育教学的直观性、示范性教学的特点贯彻下去。在体育领域中一生做实践者和传播者,挑战自己的心理极限和生理极限,做好终身立志体育教育工作的表率,爱岗敬业的模范。
1.3 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体育专业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主动改变自己角色,使自己由原来的“体育技术和技能的传授者”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者”转变;由原来的“教学过程的控制者”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由原来的“课程被动执行者”向“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转变;由原来的“课堂教学中心者”转变为“教和学的合作者、学习者”,将中心地位让位于学生;改变以往见物不见人,缺乏人性化的教育体制。
2、体育专业的课程改革
2.1 以改革为依托,激活传统课程
在优化课程体系、调整课程内容时,应重视课程改革的时代特征,对传统课程如田径、体操、三大球、运动生理和运动解剖课,应当重构课程体系,及时吸取最新科研成果和最新的理论;教材选择、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时数分配,考评手段要全面改革创新,剔除陈旧的、过时的教材和教学内容,改变读死书、死读书、高分低能的传统教学方法;五大术科课程要确定当今最先进的核心技术和重点理论内容,加大教学和考评力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各术科核心技术和重点理论;术科教学中,在抓好技术的基础上,加强理论研究,专项选修课做到技术和理论双管齐下;专业基础理论课的重点内容应同五大术科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基础课的改革要想到社会需要,考虑到时代性和应用性。总之,传统课程的改革要从长远着想,从眼下入手,让学生喜欢,达到“寓教于乐”和“寓学于乐”的效果。
2.2 精心打造体育专业新的课程
精心打造和培育一批社会适应性强,深受广大学生喜欢并能体现民族和地域特点,形成我院独有的特色课程。如秋千、跳板和摔跤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广泛的基础;弓道、剑道和跆拳道虽为国外引进的项目,但我校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速滑、花滑、滑雪、游泳属最新开发项目,前景看好;攀岩、高尔夫、网球、乒乓球目前市场需求广泛。当前,中国已经迈进老龄社会,银色浪潮的到来蕴育着庞大的体育人才市场,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社区体育、运动处方、传统武术等,未来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很大,瞄准这一人才市场,必然大有作为。从众多的特色课程之中选择出更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课程,做为我院长远发展的“精品课程”,如,男子足球、男女剑道、男女跆拳道、速滑和网球。开发好这些精品课程,建构体育专业新的课程体系,对提升我院综合实力,提高人才的竞争能力,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3 适应复合型人才需求,重塑“一专多能”模式
我院长期以来建立的培养目标模式为“一专多能”,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一专”就是突出一个专项术科,以专项选修课的形式,用7个学期825学时来完成课程,其特点为时数多、课程长;“多能”是在普修基础上由学生自己找课余时间去修练几项术科,并没有课时保证,缺少目标管理,局限于主观想往,只不过是一种口号,并无实质目标。这样就形成了“一专”的头太大,“多能”的身子太小,造成资源极大浪费和有名无实的浮夸风气。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专项选修课的课程结构和学时分配必须进行根本性调整。将原有的7个学期改为4个学期,将原有的825学时改为500学时,在压缩课程的同时提高目标管理,将过去重视技术、技能培养,转向重视智力、人格培养,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将调整下来的375学时用于学生做“多能”选项课的课时,可选3~4个专项。按上述方法调整的“一专”课程用时500学时,也仍然是一个大课,用好了不见得比原来的效果差;“多能”选项若按3个计算,每项均有125学时,也是一个不小的课程。有了课时的保证,有了课程目标管理,这样的“一专多能”才会产生实质性效果,使我们培养的学生真正成为复合型体育人才。
2.4 改革课程管理与评估模式
2.4.1 课程设置体现弹性和灵活性
“多能”选项课为第二类专项必选课,可以是2~3个,可以是3~4个,课时选择可以是60个,也可以是120个。“多能”选项课,充分体现自主兴趣、爱好、社会需求和体院品牌课程的社会影响力,比如,在“多能”的2~3个选项中,有一项是必选的,如剑道或跆拳道之一,以形成我院鲜明的民族特色。专项任选课要充分地体现出个性化和人性化、自由和爱好原则,拓宽选课空间,将民族特色项目、国外引进项目、新兴流行项目由学生任选,切不应拒开选课人数少的任选课程,增强“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在扩大各类选修课选课空间的同时,也给学生选择教师的空间,对达不到标准的选课教师,对学生不满意的教师,允许学生拒绝接收。对普修课和专修课的重叠部分,可采取免修普修的办法,把节省的课时资源用于其他选修课上,如足球专项选修课学生可以免学足球普修课程,或只参加考试。对传统的专业基础课,如田径、体操、三球、运生和运解课程,除增加学生选课的灵活性外,重点抓好教师管理,形成骨干课程的主讲导师负责制,教师择优上岗,实施奖惩制度,形成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机制,克服平均分配课和课时奖酬的办法。
2.4.2 改革考评制度
改革考评制度,以往考试是课程结束时集中进行,突击复习,压力大,考试成绩很难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成绩,有失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监控和引导,今后将侧重点转向阶段学习的测评上。考试方法可开可闭,可笔试可口试,既有固定题,也有抽样选答题。把学生学习态度、专业思想、品德修养、考勤和与同学之间相互关系等因素结合起来作为综合考评的依据。
3、保证课程改革成功的措施
3.1 引入优胜劣汰机制
对于陈旧课程,社会需求不足的课程要尽力压缩,对于连续2年以上和选课人数太少或缺课人数太多的课程,分析原因,或换任课老师,或停开课程,反之,对学生喜欢的课程要增加开课的时数,甚至增加开课轮次,充分利用好教学资源,避免浪费。对于基础性强,对专业支撑力度大的课程实行教研室责任人制,实行特殊津贴,对“精品课程”要实行主讲教师负责制,也要实行特殊津贴,确保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的教学质量,克服轮流作庄上岗。克服以往的上好上坏一个样的平均主义。结合我院特点和资源条件,结合中、长期发展目标,打造出既有长远发展潜力,又有短期效益的“特色课程”、“精品课程”,如剑道、跆拳道、足球。建立一支能确保办学特色的和具有创造力的教师团队,为课程改革保驾护航。为使“精品课程”具有生命力,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学生评教”机制。
3.2 树立“经营课程”的理念
将“特色课程”、“精品课程”做为提升办院综合实力的战略高度加以认识,认真地加以呵护,越做越好,越做越强。把“特色课程”、“精品课程”看成像我院的“支柱产业”那样加以“经营”,引进现代化企业经营思想和经营理念,对两课的操作过程全方位加以研究、设计、规划和管理,不断有新思路,不断上新台阶。院班子应对两课的操作环节进行跟踪管理,优化教学流程,细化对任课老师和上课学生的全面评估。当前我院存在的学风不正的问题在客观上也反映出教风不正,教学管理存在疏漏的问题。在当前历史机遇面前,每一位教师都应具有一份使命感和责任感。
3.3 广泛交流
目前,我院每年都有从韩国来的访问学者、教练员,也有兄弟院校的来访专家,我们每年又向韩国外派出国讲学的专家,也有派往国内有名的体院进修的老师,还有出国读研、读博的教师,这是我们得天独厚的人力资源,在大交流中所产生的巨大资源,将会使我们受益非浅,今后还应加大交流力度。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将这种人力资源合理利用,将其作用发挥到极致,产生集体连锁反应,而非个体效应,所以,充分地利用这种资源,开办各种形式的论坛,组织广大教师、学生参于学习,达到资源共享,提升本土教师业务水平。对这些学成归国的中青年教师要委以重任,让其在工作中施展才华。通过讲学、表演或比赛等手段,在同国内兄弟学院交流中将我们“两课”传播出去,扩大影响。
4、加强体育专业学生的人文教育
4.1 人文教育的思想基础
过去,许多人对体育专业学生有一种偏见,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若从自身查找原因,诚然,遇事冲动,缺少品位,是显而易见的不足。古人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人类自从摆脱蛮荒时代接受人文教育开始,无不追求完人教育。体育专业学生从小就受竞技影响,功利思想,技术至上倾向严重,相当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处理不好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导致心理失衡,行为粗野,动辄以拳头论英雄,以致于发生高年级学生集体殴打低年级学生的事件,正是反映出人文教育的落后。加强体育专业学生的人文教育,提升人格品位尤显重要。
4.1 激发学生学习文化课的热情
体育专业是一个特殊群体,经常代表我校出国和对省内外其他院校进行比赛,是我校对外交流的窗口,搞得好能为校争光,搞得不好就会造成负面影响。教育好我们的学生是每一个教师共同的责任。体育专业学生文化底子差,重技术轻理论,重专业课轻公共课倾向比数普遍,所以,提高文化课学习热情,强化人文思想教育是提高他们综合素质的关键。
4.1.1 确保文化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了解学生的基础,理解学习的困难,多一份爱心是对学生主体地位认可与否,我们当老师的常有一种错误的看法,认为现在的学生难管,不好教,出了问题不从教师自身上查找原因,而是怨学生。“子之失,师之过”,我们应当具有这种情怀,对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不应漠然置之,不闻不问,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当好表率。我们应在教材的选择、教法研究、教态端正上下功,让学生喜欢上文化课,提高他们的自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4.1.2 “寓教于乐”
通过增加理论课的趣味性来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改进教学方法,讲解时做到深入浅出,用直观具体的事物解释抽象的概念。把专业基础理论课同运动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同我院优秀毕业生的成长经历联系起来。通过组织诗歌朗诵、专题讲演、歌咏比赛、书法竞赛、口才讲演等形式给学生提供施展一技之长的平台,奖励优胜者,营造一种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青春活力和学习文化的热情。
4.2 突出品行修养,提升体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
“文武兼备,厚德载物”,追求体育专业学生的高尚品质。把握分寸,力求做到勇而不野,豪而不狂;热情而不冲动,自信而不自大;争强好胜而不逞凶斗狠,聪明伶俐而不投机取巧。分清什么是假丑恶,什么是真善美,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体育专业的学生更应用心灵去体验,去感悟,这难道不是我们所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吗?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德治国,以德治家,以德治人。“德”是国人品格的精粹,我们要让学生具有感恩的思想,感恩于党,感恩于社会,感恩于每一个劳动者,感恩于父母。我们的条件好了,有了全国一流的大型体育场馆,我们要爱惜这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爱惜来之不易的资源,满怀激情地去追求文化,去追求体育专长,去追求美好的情操。
4.3 历练人生
据调查显示,我院学生95%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的溺爱下长大,家庭中的小皇帝,没吃过什么苦,社会阅历浮浅,造成性格上种种缺欠,自私、怯虐、轻浮、虚伪,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承担责任,有逃避责任倾向。性格的缺失加之体育专业特点,使得外界对体育专业学生评价较差。通过增加社会阅历,吃苦磨练意志大有好处,比如,下乡搞调查、野外生存技能训练、进工厂和下兵营锻炼,参于其他专业的课外体育活动,在广泛接触社会中,深化对中国历史知识的了解和历史文化的积淀,在同工、农、兵的接触中,懂得人生艰辛,对人的关爱与宽容,从而树立以天下为己任,从个人身心矛盾中获得解放,诠释人生的真谛与自我价值的实现。并且,在运用所学的一技之长组织群众进行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时,学习组织工作,学习自我管理。
4.4 拓宽相关学科知识
浓厚的大学校园文化,无疑会对体育专业学生的人文教育起到积极作用,大学的综合性资源可以丰富体育专业学生的多元文化。若能利用独特的语言环境选修朝鲜语课程,通过学习语言和朝鲜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学习朝鲜族的社交礼仪和民族习俗,学习朝鲜族尊重文化重视教育的民族精神,以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品行修养。通过学朝鲜族舞蹈和歌曲,以增加体育专业学生的美学修养。选择中文系的写作课程、演讲和书法课程,以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文学基本功。体育专业的许多课程与医学专业的课程有高度相关性,运动解剖学与医学专业的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与医学专业的人体生理学,这是体育专业两大基础课,如能从整合体育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角度考虑,可让学生部分选修医学专业相关课程,或聘请医学专业老师对部分章节进行讲授。体育医学、体育遗传学、体育保健学等许多专业理论课程可借助于医学专业教师的讲课实力,为我们的课程改革推波助澜。学习中医推拿、按摩、针灸、电疗、运动损伤的康复治疗都可作为我们拓宽相关学科知识的可选课程。知识是开启人类美好心灵的钥匙,体育专业学生在相关学科的学习中会提升他们的人格修养。
5、结束语
依托创新型人才培养论坛,我们试图以创新发展体育专业的基本内涵,建设一流专业,对体育专业的教育改革提出粗浅看法和不成熟的建议,以期抛砖引玉。本文对体育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尚属一鳞半爪。体育专业的未来发展还要靠师生共同奋斗,在历史赋于我们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寻求新的发展,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迎接我院的50周年诞辰。
参考文献:
[1] 李杰凯,沈阳体育学院课程建设若干问题思考 [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5)。
[2] 陈兴胜,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 [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5)。
[3] 王飞,论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5)。
[4] 刘艺,对体育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分析 [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