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简介 | 部门职责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教育统计 | 高教信息 | 高教动态 | 法规政策 | 通知公告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延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新闻   创新论坛   教育教学研究   正文
热门排行

“延边朝鲜族地区教师多元文化教育能力与有效培训研究”


2017-04-25 阅读次数:

吉林省教育科学研究报告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优秀成果选

 

      “延边朝鲜族地区教师多元文化教育能力

                  与有效培训研究”

 

 

立项级别: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

起止时间:2011年—2014年

负 责 人:姓名 靳淑梅    职称 教授   单位 延边大学

主要成员:姓名 俞爱宗    职称 教授   单位 延边大学

 姓名 朴泰洙    职称 教授   单位 延边大学

 姓名 崔成学    职称 教授    单位 延边大学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 研究目的

    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已步入跨越式发展阶段。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内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双语教学与民族文化课程两个方面。由此,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备多元文化教育能力,即能够正确处理主流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关系,认识到文化背景对学生学习与成长的意义。长期以来,受能力本位影响,在教师专业成长目标的制定方面,往往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专业技能的提高,却忽略了教师人文素养。少数民族学校教师的培养缺乏对文化意义的关注。笔者以多元文化教育认知、多元文化教育情感、多元文化教育能力三个维度编制问卷,对延边地区朝鲜族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査与访谈,发现绝大部分教师完全肯定具备多元文化背景知识可以促进教学,但是大多数的教师对多元文化教育的相关理论一无所知,缺乏民族文化传统教育相关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能力。因此,在我国民族教育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后,为基础教育培养具有多元文化教育能力、能实施双语教育与多元文化课程建设的教师是面临的重任。因此,本课题研究目的如下:

1.构建综合性民族大学培养教师多元文化教育能力的培养模式。本课题对职前教师多元文化素质培养的研究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与实习方式。对职前教师培养的全过程进行探讨,即从学习阶段到参与阶段再到实习阶段,从理论知识学习到实践实习过程开展研究。

2.构建培养职前教师多元文化教育能力的课程模块。分为三类:文化意识类课程、语言类课程与民族特色类课程。按照这三类课程设置,探寻朝鲜族师范院校多元文化课程设置的内容。

    3.阐明设置这三类课程采取的方式。结合延边地区实际,采取附加式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4.职前教师实习方式注入新内容。实习不应只局限于课堂教学,完成学校及指导教师分配的任务,还应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进行交往,理解文化背景差异对学生学习与行为方式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认同感与民族自尊,促进学生学业成就的提高。

(二) 研究意义

当今世界一体化背景下,文化交流日益加强,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树立正确民族认同,对于少数民族自身的发展与整个国家民族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延边大学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地方综合性大学,不仅地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中国朝鲜族聚居区之一),而且地处东北亚文化圈,在这一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师具备多元文化教育能力,对培养学生间互相尊重彼此文化,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与地区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成果对于指导延边地区培养教师多元文化教育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以给全国少数民族教师教育提供参考框架。延边大学设置多元文化课程、开发多元文化教育实施途径,丰富师范生实习内容,提高了延边大学职前教师多元文化教育能力。对于基础教育课程开发、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处理少数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为培养少数民族在国际化背景下的适应能力奠定基础,对延边地区文化繁荣与边疆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提高少数民族学校学生学业成就。多元文化教育认为依据学生的文化特征进行有关民族内容的教学与基本能力的教学,二者是互相促进的,不是矛盾、冲突的。因为学生的文化、认同与价值观对促进学习是有效的,通过肯定学生文化、形成正确认同及价值观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重视文化的影响,实施适合学生文化背景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3.促进东北亚地区经济、政治与文化交流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的中、朝、俄三国交界地带,是东北亚区域经济、人口、地理三个重心的交汇点。现自治州人口,汉族占超过半数以上,达59%;朝鲜族占39%。旅游探亲的外籍人员来自50多个国家,达40多万人次,常住人口达4000多人。全州共有483家涉外企业,常驻外国代表机构16家、科技文教机构37家。在这一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师具备多元文化能力可以推进多元文化教育,有意识培养人们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处理问题的能力。学校的学生具备多元文化意识与能力,会把这种能力迁移与推广到社会,促进该地区的稳定与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

    延边大学注重培养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能力,提高了职前教师的跨文化交往能力。对延边朝鲜族地区基础教育地方课程开发、民族文化传统教育起到了引领与服务作用。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1.调查、分析延边朝鲜族地区教师与师范生对于多元文化及多元文化教育的认识。从多元文化教育认知、多元文化教育情感、多元文化教育能力三个维度编制问卷,对延边地区朝鲜族中小学教师以及延边大学所培养的职前教师进行调査。通过访谈法,访谈相关人员,探讨了少数民族高校培养职前教师多元文化教育能力的途径。

    2.探讨综合性民族大学(延边大学)多元文化课程设置的种类、内容及实施途径。教学内容加强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基础与文化多样性的知识;教学过程强调培养批判、反省思维;实施方式应采取附加式与实践式。

    3.探讨职前教师实习方式。教学实践注重培养对多元文化教育的积极态度。实习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及进行班主任实习,应加强同学生的接触,感受、理解文化背景不同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使职前教师理解、欣赏学校中的文化差异及差异存在的合理性,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及信仰;使未来教师能够学习从“他者”的观点,去分析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积累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学经验。

(二)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综合运用历史法、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与比较法等等。运用历史法、文献法,分析教师多元文化教育能力的含义,多元文化教育能力应该表现为哪些方面的能力;搜集、分析与整理国外关于培养职前教师多元文化教育能力的培养方案。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民族教育发展实际情况,开展本土化的研究。通过历史法与文献法,系统全面地掌握多元文化教育相关理论,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制定课题研究框架;运用调查研究法、访谈法,研究延边朝鲜族地区教师对于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认识与理解,调查教师多元文化教育能力,分析基础教育教师在实施多元文化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探析教师多元文化教育能力存在的不足。调查延边大学教师教育中多元文化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现状,调查朝鲜族基础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实施现状;采用比较法,借鉴国外对教师进行多元文化能力教育的一些成功经验。

 

三、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根据多元文化教育实质,厘清了多元文化教育在地方综合性民族大学的主要内涵与外延

主要内涵指通过学校教育给学生提供关于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及贡献等方面的知识,使少数民族学生了解与认同自己的文化,并能欣赏及尊重他人的文化,使主体民族的学生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理解少数民族在国家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贡献。尊重与欣赏少数民族文化。外延主要指二个方面,首先实施多元文化教育对象面向全校学生。其次内容主要体现要民族性与区域性,民族性即延边地区朝鲜族历史文化;区域性,即延边地区所属东北亚区域的历史文化。

    (二)确立了延边大学多元文化课程构建目标

多元文化课程目标,是通过提供多元且真实的观点,教导学生欣赏自己与他人的文化,促使学生审视自己对于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团体的偏见,以形成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进而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及多元文化的思维方式。依据泰勒的课程原理目标,延边大学提出多元文化课程的主要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以完整、适当与多元的观点,了解中国朝鲜族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历史发展的贡献,理解朝鲜族的思维特点与文化价值,引导学生欣赏与尊重朝鲜族的文化传统及其他民族的文化。

2.实践与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朝鲜族文化对人们思维与行为方式的影响,反省自己是否具有刻板印象,提高学生明辨社会偏见的能力;发展不同民族与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与不同文化背景人们合作的能力。

3.促使学生形成自我尊重与尊重他人的态度,欣赏、尊重并接纳文化的多样性,形成对学校、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态度,形成主动消除刻板印象,以公正、平等、多元的视野去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确立了培养职前教师多元文化教育能力的课程、实施途径与保障措施。

 1.构建了多元文化特色系列课程。构建了多元文化课程三大模块:文化意识类课程、语言类课程与民族特色类课程。按照这三大类课程板块构建具体课程,涵盖了历史、地理、民俗、体育、音乐、舞蹈、建筑、多元语言文化资源等领域。

2.确立了多元文化课程实施途径。首先,灵活设置课程,第一种途径是附加式:即有单独课程、开展围绕一定主题的系列讲座;第二种途径是贡献式:即以各种纪念日、各种活动为载体,有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隐性课程,呈现少数民族(朝鲜族)的历史、文化及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贡献。有利于形成少数民族学生(朝鲜族学生)的民族认同、形成民族自尊、自信;更有利于加强民族间的理解与交往,提高学生跨文化交往能力。

3.提供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往社会实践活动只强调专业性、注重专业人才技能与技巧的培养,忽略了对文化背景的关注。实施多元文化教育以来,延边大学在学生实践活动中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思考不同文化背景对人们价值观、思维方式与行为的影响,培养学生处理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问题的能力。全校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实习都明确要求学生的实习不只局限于课堂教学,完成学校及指导教师分配的任务,还要求师范生在实习学校走进自己所在班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进行交往,帮助学生正确树立民族认同感,树立民族自尊。培养师范生面对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4.利用学分制改革机制,规定学生在多元文化课程模块的学分标准,规定学生必须修满一定学分。除了在专业课层面开设的多元文化必修课程外,还要求学生选修学校开设的一些多元文化类通识课程。对师范生来讲这是获得教师资格证的必需条件之一。所开设的上述课程,保证16学时至32学时,每学期讲授一次,全校循环上课且必须连续开设三轮,特色讲座每学期开设5次至8次。学校组成专家组对所开设的多元文化课程进行实地考察。考察主要内容包括:听取课程负责人汇报,查阅教学大纲、课程简介、多媒体课件、学习指导用书、试题库等;课堂听课、与学生座谈、考察实验、实习与实训场所等;通过制度性的监督检查以保证教学质量。

通过实施职前教师多元文化教育能力的有效培养方案,培养了职前教师对于多元文化的敏感性,使职前教师认识到学生在学校行为方式背后的文化影响,能够分析不同文化背景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存在不适应现象背后的文化因素;使职前教师具备了面临不同文化发生碰撞与冲突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延边大学多元文化课程构建与实施,增强了延边大学教师教育类毕业生在基础教育领域的竞争力,受到用人单位欢迎。

 

四、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问题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确立的三级课程开发与管理模式,为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多元文化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制度保障。具有多元文化教育能力的教师能够从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出发,开发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体现出课程的多元性与适应性,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因此应该在如下几个方面进一步研究:

(一)在多元文化教育能力自身理论构建方面需要深入研究。进一步界定多元文化教育能力,明确职前教师多元文化教育能力含义,即职前教师多元文化教育能力应该体现在几个维度。

(二)进一步探讨培养职前教师多元文化教育能力的具体措施。例如,课程的设置,教师教育设置哪些课程,既能培养职前教师多元文化教育意识与能力,又不致使课程臃肿;除了设置多元文化课程以外,还有哪些途径可以培养职前教师多元文化的信仰与对文化多样性的积极态度。

(三)扩展研究视角。在以后的研究中应结合多元文化教育及地方课程的基本理论,具体分析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民族中小学地方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进而提出民族中小学进行地方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措施。

(四)进一步丰富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运用了历史法、文献法与调查法。在今后的深入研究中,要运用田野调查法、开展质性研究,从而进一步完善研究成果,提高研究质量。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延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ydgjs@ybu.edu.cn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路977号 邮政编码13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