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研究所
 首页 | 部门简介 | 高教信息 | 高教动态 | 法规政策 | 通知公告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延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新闻   创新论坛   教育教学研究   正文
热门排行

朝鲜族人口迁移对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影响调查研究


2017-04-25 阅读次数:

朝鲜族人口迁移对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影响调查研究——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优秀成果选

 

 

立项级别: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

起止时间:2012年—2014年

负 责 人:姓名 吕弼顺    职称 教授   单位 延边大学

主要成员:姓名 崔美玉    职称 教授   单位 延边大学

姓名 全信子    职称 教授   单位 延边大学

姓名 朴泰洙    职称 教授    单位 延边大学

姓名 李真成    职称 处长   单位 延边州教育局基础教育处

姓名 刘延波   职称 处长    单位 延边州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综合处

姓名 张延欣        硕士生  单位 延边大学

姓名 杨  明        硕士生   单位 延边大学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我国近几年来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绝大多数农村地区都相继通过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有效解决了部分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历史积累问题,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教育投资效益得到提高。但是,一些地方由于调整措施的失当造成许多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边缘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学生上学难,学生遭遇求学危机。

早在2006年,国家在《教育部关于实事求是地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通知》中,系统地对农村教育的发展进行了规划,要求各地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立足本地实际,充分考虑教育发展状况、人口变动状况,实事求是、方便就学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如今,怎样解决因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人口迁移与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研究发现,农村区域学校布局调整原因极其复杂,农村人口迁移对农村教育发展的影响具有双重性。由于学科基础薄弱且起步较晚,目前对民族人口迁移及其对民族区域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对农村教育影响的研究存在系统性、深入性不强的现象。其一为农村教育问题,需从多角度综合交叉研究,单学科探讨难以全面透彻分析。其二,原创性成果偏少,尤其对跨国民族的人口迁移对边境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学校布局调整影响实例没有客观评价。其三,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结合不够紧密,政府部门多从工作角度调查,所提出建议缺乏理论升华;学术界过于侧重理论研究,致使可行性建议在实践中行不通。

(一)研究目的

1、通过对朝鲜族人口迁移对延边地区农村学校布局影响的研究,为延边地区农村小学布局建言献策。

本课题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尤其是国内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迁移对农村小学校布局影响的研究,从延边地区八个县市农村小学校布局的调整情况出发,就延边朝鲜族少数民族地区人口迁移对农村小学校布局调整进行分析与研究,经过系统科学的分析,从而得出延边地区农村小学布局调整的现状、目标、方法、变化趋势、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布局变化以及现阶段延边地区农村小学布局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和对策,最终为政府的决策机构提供第一手资料。

2、通过延边地区农村小学布局调整的研究,为深入拓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调整农村小学布局提供可靠依据。

本课题通过对朝鲜族人口迁移的研究,以及对延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的影响,进一步分析朝鲜族人口迁移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布局的影响,从而为深入拓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调整农村小学布局提供可靠依据。

3、通过人口迁移系统模型分析,为我国制定民族教育政策提供第一手教育数据。

本课题基于实地调查,结合人口学特征、迁入迁出地及迁移过程,通过人口迁移系统模型分析,为我国制定民族政策和民族教育制度,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提供第一手数据。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边境少数民族区域和平环境为宗旨分析中国朝鲜族在全球化时代民族人口迁移对边境少数民族区域学校布局调整的影响,并探讨朝鲜族农村地区学校布局调整在民族区域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从地缘政治层面上看,是国家稳定与改善周边国家关系的必要途径。同时关注少数民族人口迁移及其对边境少数民族区域农村教育发展影响的新趋势,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研究价值。

2、实践意义

首先,经济层面上,历年来我国政府都把民族地区的农村教育发展问题列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关于朝鲜族人口和边境少数民族区域发展,更是“长吉图”开放开发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其次,从经典教育资源看,合理的农村小学布局调整最终会实现教育资源再分配,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率,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环境必须解决的问题。再次,国际合作方面,探讨如何利用地缘比邻、优势互补和区域合作等,以期谋求更快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最后,文化交流与学术层面上,应通过边境少数民族这座桥梁,进一步加强周边国家间的理解与信赖,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二、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主要内容

本课题以延边地区农村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查阅和实地问卷调查等主要研究方法,首先对延边地区八个县市农村小学布局调整的宏观分析,其次对所选取样本县进行微观分析研究。在肯定延边地区八个县市农村小学总体布局调整取得成效的同时,通过研究,也发现延边地区八个县市农村小学总体布局调整过程中存在撤并学校遗留资产流失严重、教师相对过剩问题显著、部分家庭负担过重、学生路途遥远安全问题出现隐患和寄宿制的建立与管理不完善等共性问题。同时还存在中心学校和班级人数数额与校舍矛盾突出、边境朝鲜族乡镇地区朝鲜族教育布局结构不合理、布局调整后朝鲜族基础教育人力资源匮乏、布局调整后配套教育投入不足和延边地区农村小学布局调整中带有民族特色的问题。本课题在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在农村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应提高对农村小学布局调整的认识、加强统筹规划和监督管理工作、合理处置农村撤并学校资产、推进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布局调整的财政支持和构建农村小学寄宿制建设改革体系等措施,来解决和完善延边地区农村小学布局调整问题。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我国近几年来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绝大多数农村地区都相继通过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有效解决了部分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历史积累问题,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教育投资效益得到提高。但是,由于我国各地区农村的具体教育情况千差万别,该政策又具有在不同环境与条件下的局限性和相对性。一些地方由于调整措施的失当造成许多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边缘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学生上学难,学生遭遇求学危机。

第一、本课题以中国朝鲜族人口迁移为切入点,分析其农耕民族生活方式、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变迁以及民族特征的历史沿革、目前现状及人口学特征;进一步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各县市朝鲜族发生迁移的人口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的空间变动信息,总结出民族区域内人口迁移的变化规律。

第二、从民族学、教育学、人口学、社会学、地理学等角度,重点探讨朝鲜族人口迁移引起的边境少数民族农村小学布局的变化,包括就近入学与生源不足的矛盾、国家对寄宿制学校的标准要求与当地实际的矛盾等;

第三、通过研究中国朝鲜族人口迁移对农村小学布局的影响,进而探讨该影响在对促进我国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时,应当如何正确引导,政策上如何倾斜。

(二)本课题研究重点

在中国朝鲜族人口向发达地区迁移过程中对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布局的影响;农村小学布局调整是改善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抑或恶化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的发展。

1、重要观点:

在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中国朝鲜族人口向发达地区迁移引发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布局的重新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此进行研究,对优化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布局是非常必要的。

2、创新点:

(1)内容创新。针对少数民族人口迁移对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影响方面的研究很少,本课题的开展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2)体系创新。本次课题的研究从问卷调查、到实地走访,再到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整个研究过程思路清晰、环环相扣。(3)视角创新。以往人们更多的关注城市中小学校的布局调整,而本课题把焦点转向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校的布局调整,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引起人们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布局的关注。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以朝鲜族人口迁移为切入点,运用教育人口学、教育社会学、民族教育学理论、人口地理学、人口统计学、地理信息系统等理论,跨学科整合研究,采用统计与分析资料的方法,实际调查法和文献法,作好问卷的制作和发放收回,重视统计分析;把理论研究和实际问题研究统一起来,重点、难点放在分析和教育对策上。在论述中,实例论证、理论论证和逻辑论证结合起来,重点放在理论论证。在研究方式上,实际调查和专题讨论、整体研究和阶段层次性研究、课题组成员和学校第一线的教师结合起来,并及时地发表阶段性研究成果,最终形成专著。

三、 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1.LU Bi Shun, The Decrease of Korean Population and the Changes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Rural Area of Yanbian Kore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The Korean Association of Regional Geographers,Number4,November2013

2.吕弼顺,中国延边农村地域朝鲜族人口减少与地域性变化,大韩地理学会 2012年学术年会会议集,2012年

3.吕弼顺,《朝鲜族人口迁移对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影响实证研究》,中国地理学会(东北地区)学术年会会议集,2013年

4.崔美玉,《吉林省散杂地区朝鲜族中学生价值观调查分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9期

四、课题研究结论与进一步讨论

(一)课题结论

本研究通过文献法、深层访谈和问卷法、统计分析法,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村小学为研究对象,主要依据各年度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教育局编印的教育统计资料,从地理学、人口学的角度分析研究当前延边地区农村小学布局的现状,着重探讨延边地区农村小学布局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的建议与措施。从中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2006年至2009年延边地区小学学生数从2006年11.6万人减少到2009年的8.7万人,小学学校数从321所减少到221所,其中农村小学学生数从44876名减少到31004名,学校数从263所减少到168所。农村小学平均每年减少24所,在校学生数以每年3884.2人的速度减少。学校数和学生数逐年减少,减幅较大。农村小学数量的减少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而且可发现农村小学撤掉网点的分布比较分散。

第二,延边地区农村小学布局调整的原因主要为:从自然与社会因素方面,首先是随着朝鲜族妇女地位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广大朝鲜族妇女的生育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很多朝鲜族妇女在从事庭院经济、兴办第三产业中提高了自己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不自觉的成了晚婚晚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其次是婚龄人口性别比偏高是朝鲜族人口出生率下降快的另一原因。朝鲜族男青年,特别是边境乡镇朝鲜族男青年进入婚育年龄以来,由于女青年纷纷进城打工,出国劳务,找对象成了一个最大的难题。为此出现了出生率急剧下滑的现象,出生率的降低导致了小学适龄人口的减少。从政策因素方面,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分税制”和“农村税费改革”的推行,导致了很多学校维持正常办学活动经费不足,农民负担变重等等一系列问题。因此2001年开始推行“以县为主”的教学管理体制。该制度可以为农村义务教育提供比较坚实的经济基础,但也给县级政府及教育部门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也因此各级政府部门通过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来优化配置教育资源,追求规模效益。

第三,延边地区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存在如下问题:学生就学距离远、安全隐患加大;中心校规模大,学校管理、校园文化、校风建设以及教育资源再分配均存在诸多问题;农民家庭教育成本增加;中心校班额与校舍矛盾突出;边境朝鲜族乡镇地区朝鲜族教育布局结构不合理;教师工作压力大;朝鲜族基础教育人力资源匮乏;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问题突出;学生及家长的影响深远;配套教育投入不足。

第四,对延边地区农村小学布局调整提出以下建议:加大投入,加强延边地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调整布局,优化延边地区小学布局结构;及时有效沟通,做好调整布局宣传;合理设置班级,调整优化课堂结构;优先扶持保障朝鲜族聚居区小学教育。

延边地区农村小学布局调整是实现教育效益最大化,提高地区教育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就现阶段所取得的成就而言,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但由于延边地区地广人稀,人口居住分散,加上朝汉两种教育并存,在布局调整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实践。

 

(二)课题讨论

本研究在分析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过程中,义务教育阶段以及高中阶段的布局调整也是很重要的。本研究仅仅以小学阶段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并没有研究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学校布局调整。

由于个人水平有限和时间精力投入的限制,本研究仅仅能够根据具有典型特征的延边地区农村区域小学布局调整的具体情况提供一些浅显建议,研究范围没能统筹延边地区整体,不能提出全面具体的可操作建议,更不能解决布局调整中所遇到的所有困难与难题,此外,本研究没能反应当事者农民群众及小学生的意见。上述在研究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均有待于今后予以进一步努力研究和持续关注。

 

 

                                      执笔人:吕弼顺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延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ydgjs@ybu.edu.cn
联系电话:0433-2733823;2732205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路977号 邮政编码13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