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研究所
 首页 | 部门简介 | 高教信息 | 高教动态 | 法规政策 | 通知公告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延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新闻   创新论坛   教育教学研究   正文
热门排行

浅谈研究生教育构成要素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


2017-05-08 阅读次数:

 崔振宇:浅谈研究生教育构成要素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
    摘要:研究生的自我创新教育,不论从学术范畴,还是从教育实践的范畴,对研究生本人、导师,以及管理机构都是一次新的经历。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生师比不断攀升,研究生培养管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践能力培养与社会的实际需要的矛盾日益突出,质量保证体系亟待建立和完善。现行研究生教育体制已不能完全适应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要求,使研究生教育培养制度、培养模式面临的新的挑战。 本文从影响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各教育元素入手,结合一些正在实践中的研究,力图探索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 创新人才 培养 研究生 导师 培养环境 
     
    研究生教育是整个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培养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人才的主渠道,是高校的强校之本。高等学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方面的主要优势,在于其优质和大量的研究生生源。成规模的创新始于研究生阶段,因此培养创新人才是研究生教育的首要任务。 探索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途径、方法,首先要全面理解研究生教育的构成要素。本文从分析研究生教育构成要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出发,对如何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探讨。 
   
    1.研究生教育的特点
    研究生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学生,教学、科研相结合是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特点,这也决定了研究生教育必然成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主渠道。研究生教育不同于中学、大学等基础性教育,它更注重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更强调学生的知识结构建设和理论素养的培育。 研究生教育跟本科生教育相比,除了有本科生教育的所有内容外,还包括两个新的纬度 : 一是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是整个教育面的最顶端,研究生教育和学科建设交织在一起,研究生教育与学科建设互相促进、互相补充、互相支持,因此我们需要在一个学科的空间里头讨论研究生教育。 二是知识创新。在实施研究生教育的过程中,研究生教育是和创新连接在一起的。对研究生教育来讲,即包括人、包括知识、包括资金投入,又包括人才、产出知识、产出专利等的产出。由此可以看出研究生教育是人才培养与知识创新资源增值的过程。 
    
    2.研究生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包括研究生群体、导师群体、培养环境。 研究生的培养环境包括管理机构(比如研究生院以及它的职能部门)、研究生思想教育体系、学位监督和保证体系、对研究生的资助和奖助体系。这种培养环境,是由于规模化的研究生所引起的必然要求。由于规模化地培养研究生,以往简单的师徒式传授方式越来越显得不够,因此在导师和研究生以外,新加入第三个要素,就是培养环境的要素。 70年代到80年代,西方的一些主要国家,包括日本,有过一次比较大的研究生规模的扩张,简单的老师带学生的模式难以适应培养需要,因此产生了像研究生院这样的机构。如今很多国家的大学都由研究生院来负责这方面的情况。 这三要素都具有两重性,研究生既是创新的主体,又是受教育的客体;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也要受培养环境的约束;培养环境既是约束者,又是激发者。三要素之间呈现出合作或制衡的复杂关系。 在研究生教育三个要素里,即要避免任何一个要素过强,也不能让任何一方过弱,不能形成任何一方的权利被抑制。如果研究生权力过强,就会引起研究生“放羊”,导致研究生质量的下降。如果研究生的权力被抑制,就会变成被动的、沉默的缺乏作为的群体,进而失去了创新的火花;如果导师权利权力过强,学生什么事情都听导师的,部分研究生就无法发挥创新才智。如果导师的权力被抑制,研究生教育的创新活动就失去了指导的基础;如果管理机构的权力过强,对从事自由探索的研究生和导师就会造成压力,许许多多的规章制度,某种程度上可能抑制自由探索的创造性,而且过于繁琐的管理,有可能抑制创新的个性。如果管理机构的权力被抑制,在当前这样大规模的研究生的教育下,管理的减弱会导致研究生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危害到整个研究生教育的品牌。 要实现三个要素的相互激发,导师一方面是点燃研究生创新之火的火把,另外导师本身也应投身创新的熊熊之火,导师应该向研究生们提供传递好奇心驱动或事业心驱动的创新激情,成为视野高,学问精深,治学严谨的楷模。从培养环境来讲,应该尽可能以激发来代替约束,以挑战代替强加,使得环境所设计的一切举措都是为了激发绝大多数研究生的创新活动。 
    
    3.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构建
    培养研究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在导师的谆谆教诲下,在培养环境的激励下,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创新意识,经历创新实践的过程。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的形成,是各教育因素发生良性相互作用结果,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要想在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有所创新、突破,必须在导师层面、研究生层面和培养环境层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3.1  加强以导师为核心的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
    加强以导师为核心的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其核心是推行以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
    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导师首先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要建设好一支科研创新团队,导师首先要有科研项目、有科研经费、有宽阔的科研视角,有扎实的科研实力,有丰富的研究成果。导师在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以课题研究为主要途径,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方法,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在实践过程中,要在科研和教育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坚持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这样的思想,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来确定个体化的培养方法。
    导师可以定期进行集中指导,组织研究生交流上一阶段的学习经验和研究成果,增加研究生们进行学术碰撞的机会,培养团队的创新精神,激发团队的创新意识。
    导师在团队的建设和管理上可以实行导生制,即在团队中指定年级较高,学术较强,年龄较大的研究生,负责协助导师帮助、指导低年级研究生开展研究和学习,并在生活关心他们。 
    3.2  研究生要积极、主动的进行自主创新的探索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研究生来说,活跃的思维、积极的探索精神是攀登学术高峰、进行学术创新的法宝。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关键还在研究生自身对知识的渴望和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生不仅要成为能够进行主动式创新、原始创新的个体,更要能够与他人或团队进行合作创新,从孤独的创新个体融入到活跃的创新团体里。
    2005年下半年,本研究小组以延边大学师范学院2005级教育学原理研究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养成”的实践性研究。提出了“以课题研究促学习,以研究促发展”的研究思路,并成立其载体--研究生学术性团体:“延边大学教育研究学会”与“延边大学心理研究学会”。确立了做研究型、学术型、应用型精英式人才的努力方向。
    协会以课题研究为核心,以提高创新性能力为目的,以实践性研究为方向,以项目合作为纽带,与学校职能部门和基层教学单位,就某一项课题或某一类课题开展合作研究。
    采用1-2-2-A的模式组建课题组。即1个研究生为课题主持人,2个研究生为项目合作人(负责数据分析、理论依据),2个本科生为科研助手(负责信息收集整理),A为项目提供方的代表。
    现合作实施的项目有《延边大学英语学习弱势群体调查》(与教务处合作,校级课题,进行中);《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综合性大学新生始业教育研究》(与理学院学生处合作,进行中);《重塑涣散班级集体凝聚力研究》(与地理系合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中韩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比研究》(协会项目,进行中);《延边地区朝汉单亲家庭中学生心理特征比较研究》(协会项目,进行中); 《延边地区农村初中生辍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协会项目,进行中)。
    3.3  改善培养环境,从培育式创新到自由创新 
     培养环境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养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要实现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全方位、立体地营造研究生教育的创新环境,激发在研究生培养所有环节的活力,建立起多层次的充满生机的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 
    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 必须坚持学术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并举,本学科与跨学科人才培养并举,只有多种培养方式相结合,才能不断增强研究生教育的开放性、灵活性和适应性,才能更好地满足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以及社会公众对研究生教育不断增长的广泛性、多样化的需求。 
    创新教学内容 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要突出特色,要重视学科渗透和文理交叉,要克服专业学科分割过细、知识零散的弊端,要从本质上把握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生课程结构和内容应从内向型向外向型、从本体化向国际化发展,增加全球性的课程和跨学科的课程。 
    创新教学方式 研究生的教学应以研究性学习为主方法,多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并辅以科学研讨、总结提高等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开拓学生的认知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研究生评价体系 弹性的非量化的评价尺度是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评价不能模板化和一刀切。针对硕士研究生,经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后,培养了良好的自主学习、具备了独立科研能力,就是合格的硕士研究生;而针对博士研究生,则必须有创新性成果。
    创新培养环境和氛围 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与高水平的学科建设平台相结合,要构建大学科平台。高水平的学科平台需要有一流的学科水平,高素质的导师队伍,高水平的科研项目,良好的实验基地和科研工作条件,活跃的学术环境,而这些必将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创新师生关系 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扩大,导师所指导的研究生数量急剧攀升,传统的师徒关系已不适应研究生的培养需要。由于导师和研究生的研究方向的一致性,决定了他们在学术上的共同利益的一致性,进而使导师和研究生结合成一个学术范畴的利益共同体。笔者认为,今后,以导师为核心、以研究生为基础的科研创新团队将成为新型师生关系的发展方向。 
     本文探讨了研究生教育构成要素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介绍了在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一些探索。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对教育学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朝文专业、英语专业、经济学专业、法学专业、历史专业、中文专业、临床医学专业、药学专业等研究生的抽样调查,了解到大部分研究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但实践意识不强,存在依赖导师、依赖培养环境的思想。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即与研究生自身存在的基础不扎实,研究方法不明确,研究能力不够强有关系,同时又反映出研究生教育体制存在缺陷和不足,在后续的研究过程中将进行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如何解决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延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ydgjs@ybu.edu.cn
联系电话:0433-2733823;2732205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路977号 邮政编码13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