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研究所
 首页 | 部门简介 | 高教信息 | 高教动态 | 法规政策 | 通知公告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延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新闻   创新论坛   教育教学经验交流   正文
热门排行

董淑华: 古汉语文选课的文化解读与多媒体教学模式新探


2007-05-24 阅读次数:

其次从《论语》、《管子》、《中庸》及诸子百家等散文中,选取能体现传统文化中的“贵和持中”、“中庸之道”、“大同理想”等思想的篇目,追溯建设和谐社会理念的文化渊源,倡导建立以“和”为内涵的新型人际关系准则。“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和谐”两字都是指音乐的合拍与禾苗的成长,“和”即是“谐”,“谐”即是“和”,引申表示为各种事物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和相互协调,即《中庸》里所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周礼》说的“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 传统文化总是把协调人际关系放在首位。主张“贵和持中”。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荀子指出“人能群”, “人生不能无群。”(《荀子·王制》)把人我和合作为自己的理想目标。《管子》把民众的和合作为民众道德的直接体现,认为学习和合就是学习道德,民众只要和合,就能产生“莫之能伤” 的强大力量。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我们强调的和谐正是这种求同存异的和谐,不是完全的等同。只有在社会上不同思想的正常交流才能构成和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当竞争激励机制广泛引进社会生活领域之后,学生们普遍注重发现和实现自我价值,而忽略了和谐共处,团结友爱精神,日常生活中表现为自私自利,我行我素等品性。这就要求我们在专业领域内充分发掘传统文化的和合魅力,引导大学生开展宽容、忍让,合作、协调的竞争合作体验教育,培养他们的推己及人的能力,消除他们中存在的自我中心,自我封闭的倾向,提出谦和自律,成己成人的胸怀,追求敬业和乐群的统一。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延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ydgjs@ybu.edu.cn
联系电话:0433-2733823;2732205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路977号 邮政编码13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