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研究所
 首页 | 部门简介 | 高教信息 | 高教动态 | 法规政策 | 通知公告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延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新闻   创新论坛   教育教学经验交流   正文
热门排行

记我校吉林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韩太云老师


2017-05-05 阅读次数:

记我校吉林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韩太云老师

 

 

2015年6月,延边大学一位退休教师受到了中共吉林省委组织部和吉林省委老干部局的表彰,获得了吉林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这位老教师十年来坚持资助贫困学生,资助贫困儿童百余人,资金总额达到了45万人民币。他的感人事迹多次被新文化报、延边日报、延边晨报等媒体宣传报道,他就是我校汉语言文化学院退休教师韩太云。他像黑土地上的一捧春泥一样朴实无华,但却默默地培育了一朵又一朵缤纷绚烂的花朵。
6月8日,在延边大学校报编辑部,韩太云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他不平凡的经历。
辛酸童年
韩太云出生于吉林省延边州汪清县东光镇,小时候家中一贫如洗。东光镇上唯一的一所小学在建国前就被日伪的警察一把火烧掉了,年幼的韩太云只能跋山涉水到四里地以外的金城小学去读书。当时的物质条件极为匮乏,但是韩太云和他的同学们却苦中作乐。没有桌椅,韩太云就把两块木板放在地上,一块跪在上面用来当椅子,另一块伏在上面用来当桌子。没有纸笔,韩太云就以树枝为笔,以土地为纸,坚持练习写字。就是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他逐渐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也越来越明白读书对一个人有多么重要。
相比于教学环境,上学路则是一个更难解决的问题。冬天里,风雪如刀,北风刺骨,韩太云和同学们衣着单薄,脚踩草鞋,冻得小脸通红,像一群小麻雀踽踽行走在无边无际的白色山林。为了取暖,他们不得不把砖头用火烧热,放在书包里充当“暖宝”。东光镇与金城小学之间横亘着一条河,秋冬之时河水并未冻结,他们就得把鞋子脱下来,挽起裤管,趟过河去。春秋的时候,光着脚走到河里,好像千万根针扎在脚上,即使过了河,那种又酸又麻的疼痛也久久不能褪去。回忆起那个时候,韩太云感慨万千:“那时候真的太苦了,苦得能让人哭出来。”
从那时起,韩太云就在心中暗暗立下志向,决不让以后的孩子们再吃这样的苦。而后来,他也的确做到了。
饮水思源
1962年,韩太云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回到了家乡的延边第一师范学校,投身教育事业,之后来到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担任教师。2004年,韩太云终于完成了他多年的心愿,以儿媳的名字为东光镇小学设立了“崔善女奖学基金”,基金每年向东光镇小学资助一万两千元人民币。东光镇小学的校长非常感动,专门设宴款待韩太云,想要感谢他的帮助,可谁知道,这个“怪老头”在所有人都兴高采烈的时候,居然已经“功成身退”,悄悄地离开了。
从此之后,韩太云就开始了自己漫长而壮观的资助事业。最初,他留心报纸上关于贫困儿童的报道,而后设法联系他们,予以资助。渐渐地,他已经不再满足于等待,而是开始主动出击,联系延边日报的记者,请记者搜寻、发现有关贫困儿童的消息并转告给他,之后锁定目标,进行资助。
韩太云的儿子和儿媳都是做企业的,收入颇丰,而且非常孝顺,他们每月会孝敬韩太云四千元钱。这笔钱,韩太云分文不动,全部捐助给贫困学生,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从2004年起,他每月为20名贫困学生每人捐助200元,十年来从未间断,200元一张的银行收据摞在一起足有一米多高。
每个孩子,他都会从小学开始资助,至少资助到他们高中毕业。在众多孩子中,有一个可怜的孩子在七岁时被强盗残忍地砍去手臂,韩太云知道这个消息后,主动联系孩子的家长,着手资助。十年中,韩太云把她看作自己的孩子,用心呵护,倾尽心血。而这个孩子最终不负期望,考取了中央民族大学。
除此,韩太云还为延吉“小羊之家”资助奖学金,为延吉市收养56个孤儿的朝鲜族妇女申淑长期资助房租。在资助之余,他也自掏腰包,三次组织贫困学生和家长四十余人到长白山等地游览……
用韩太云自己的话说是这样的:“我曾是一个贫困学生,我可以理解他们心中的痛苦。看到他们的痛苦变成快乐,就像我曾经的痛苦也变成了快乐,反正打心眼里高兴。”
无私人生
生活中的韩太云非常低调,与他乐善好施、令人景仰的作为相比,他的为人因谦虚与实在而更让人心生敬佩。在交谈中,他时常会刻意隐藏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对自己的善行避而不谈,仿佛生怕自己给人留下一个炫耀的印象。
十余年来,韩太云资助的数十个贫困学生都已成人,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多年来,只有零星几个学生回来看望这位恩人,多数的学生上了大学之后再就杳无音信。“有时候想想,心里会有点不是滋味。”说起这事,韩太云笑了:“但是谈不上寒心,也不会念念不忘。我确实是不图什么回报,我自己受过苦,就一门心思想让现在的孩子们少吃点苦,而且自己也有能力帮上一把。我帮上忙了,心里就踏实了。”
韩太云的资助活动开始至今,资助金累计共达到45万人民币。其实韩太云并非腰缠万贯、大富大贵之人,他只是一个平凡的退休教师,每月和老伴以五千元的退休金生活,虽不拮据但也难说阔绰,用来资助学生的钱也无非是儿子和儿媳每月孝敬他的“零花钱”。然而聚沙成塔、滴水成海,十余年付出的总额使人惊讶不已。对此,韩太云有自己的看法。他说:“从古到今,有钱人多的是,但并不是有钱就非要捐出去。有人爱做守财奴,把千金留成废铁。但也不乏有人愿意倾家荡产,去干些有意义的事,做些对社会、对国家、对身边的人有益处的事。”
他是这样说的,他也是这样做的。韩太云平生有三个愿望:一个是为自己的母校设立奖学金;另一个是建立免费为朝鲜族学生培训汉语的机构;最后一个是在自己生命结束之后将遗体和器官捐献给国家。韩太云教授一直言出必行。前两个心愿,他都已经实现了。2008年3月9日,这一天正是韩太云老师六十周岁的生日。在这样一个一生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里,韩太云做出了另一个意义非凡的决定:他和延边医院签订了一份身后捐献遗体及器官的合同。这样无私的情怀让我们不得不心生敬佩,这样无私的人生让我们叹为观止。
阳光晚年
在积极进行资助贫困儿童事业的同时,韩太云对生活也是充满热爱、极具活力。65岁的时候,满头白发的韩太云考取了驾照,如今韩太云已是78岁高龄,仍然像个追风少年一样,每日独自驾车来往,并且经常载着退休的老朋友们出去兜风,老当益壮的劲头甚至让许多年轻人自愧不如。
韩太云关心国内外大事,喜欢阅读看报,对国家发生的时事信手拈来、如数家珍。多年教育工作的经历使他对学习格外重视,并且在心中牢牢地树立了“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如今退休的韩太云仍然坚持学习,他订阅了《新文化报》、《延边日报》和《延边晨报》。每天凌晨三点起床,他的第一件事就是读报,多数时间里都会读到六七点钟。晚上再坚持看半个小时的新闻,有时候发现感兴趣的知识甚至能足足看上三四个小时。“喜欢读报,也读习惯了”,韩太云说:“不让我读报,比不让我吃饭还难受,一天不看报,吃饭都不香。”
韩太云喜欢运动,热爱旅游。为教育事业奉献了大半辈子,如今退休了,他觉得“世界那么大,也想去看看。”十多年来,他不仅走遍了祖国的千山万水,并且在世界各地留下了足迹。“就是闲不住,”说起旅游,韩太云又笑了:“世界各地走了一圈,今年准备去美国。多旅旅游,看看风景,让自己身心快乐。”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韩太云在游山玩水之际也忘不了他的那些孩子们。2001年7月,韩太云邀请自己母校东光小学30名毕业生来延吉游玩,他包下了孩子们的食宿费用,并带领他们游览公园和民俗村,参观延边大学,激励他们努力学习、攀登高峰。韩太云还曾三次组织贫困学生和家长40人到珲春防川、和龙仙景台、长白山等地游览,资助款项达数万元人民币。
在韩太云教授众多弟子之中,有这样一个学生,他跨越千山万水,从韩国来到中国,做起了慈善工作。多年来,他默默无闻地抚养了近200余名孤儿,在这个小城里执着地付出着自己的心血。为了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在这项事业中,也是为了保证把自己的爱毫无保留地献给那些孤儿们,他甚至选择了不要子嗣。对此,韩太云是这样说的:“我的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不经意间的一个想法、一个举动都会影响我、感动我、改变我,是他们的所作所为激励着我把资助事业做得更好。”
听着韩太云老师的话,我愿意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那些看似平凡却拥有不平凡的爱的人们始终在我们的身边。而从韩太云身上,我们也似乎看到,在不远的未来,一个韩太云将变成无数个韩太云,一颗充满善良的心灵将唤醒许多沉睡的爱,一捧平凡的黑土将洒满这片大地,用自己的朴实和真挚,建造出一个瑰丽多彩的花园。
(张宇锋)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延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ydgjs@ybu.edu.cn
联系电话:0433-2733823;2732205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路977号 邮政编码133002